
伊拉克安全部隊拆彈組拆除的IED。

至今,美軍已至少有64名拆彈人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陣亡,其中一名是來自香港的華裔愛德蒙·羅。

拆彈人員身著拆彈服與在機器人的協助下排彈。
廣州日報3月28日報道 反映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巴格達作戰的影片《拆彈部隊》成為今年奧斯卡獎最大贏家。真實的美軍拆彈部隊是什么樣子的?剝去美國大片的面紗,這個時刻面臨生命危險的職業,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由于申請條件苛刻、訓練日期漫長,因此拆彈專家是美軍的稀缺資源。目前美國僅有4000名拆彈專家。大部分時候,拆彈工作由排爆機器人完成。只有遇到機器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拆彈專家才會親自上場。
目前全球各國的軍隊中都有拆彈部隊的編制,除了美軍的拆彈部隊多次經歷實戰考驗外,英國、以色列、西班牙等國的拆彈部隊也在一些低烈度的軍事沖突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拆彈部隊淘汰率高達85%
簡易爆炸裝置是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遭遇的具破壞性的武器。拆除或引爆這些爆炸裝置需要拆彈專家組成的爆炸物品處理小組。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拆彈部隊》描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小組。
按照美國軍隊的兵種劃分,美軍的拆彈部隊屬于工兵的編制序列中,一般稱為爆炸物處理小組。拆彈專家上崗前必須經過超過1年的特殊訓練,一般是12個月到16個月之間。
拆彈訓練從爆竹開始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美軍拆彈專家,申請者需要接受重重考驗。首先,申請者的體能要好,沒有色盲癥,還要通過機械分類考試。在體能測試時,申請者要穿著30多公斤重的防護服完成各項任務。
通過初步考試的士兵隨后將被送到拆彈學校接受進一步訓練。按照流程,這些士兵要經過至少一年的艱苦訓練。培訓期間,他們要學習爆炸術語、拆彈方法等各種技巧。拆彈訓練的淘汰率高達85%,只有少數人能夠通過最終考試。
根據美軍工兵的訓練教程,剛剛進入拆彈小組的新兵們,首先會反復研究一些已經失效的爆炸裝置。之后他們會慢慢接觸一些爆炸威力較小的裝置,比如爆竹。
這樣的話,即便是拆彈失敗,拆彈專家也不會受到多大的傷害。只有在技術成熟后,他們才會開始訓練拆除雷管等爆炸物。
此外,心理訓練也是培訓科目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用一位退役的美軍拆彈專家的話說,“我們必須有在重壓之下做決定的能力。”
美國軍方逐漸開始加大拆彈部隊的發展速度,已經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用于訓練拆彈組,購買拆彈機器人等。
通常情況下,每個美軍的拆彈小組需要有7個人,在執行拆彈任務時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分工。不過近年來由于美軍兵源緊張,很多時候拆彈小組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通常只有三個人一起行動。一名經驗豐富的拆彈專家當隊長,兩名士兵為輔助人員。
出門乘坐“大水牛”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軍拆彈部隊的主要任務有三個:第一是保護重要人物的交通安全,第二是拆除已發現的簡易爆炸裝置,第三是在爆炸發生后前往爆炸現場調查,尋找線索等。
拆彈部隊使用的車輛是重型裝甲防雷車,這些車通常都有一些奇怪的名字,比如“水牛”、“美洲獅”或者“哈士奇”。車上放著他們必需的所有設備:排爆機器人、排爆服以及水和食物。
拆彈很粗暴
發射火箭彈開辟前進通道
美國海陸空軍都會有自己的拆彈部隊,一般可以分為軍警兩條線。
《拆彈部隊》中的主角因為在城市里工作,更類似警方的拆彈小組。野戰部隊拆彈的手段遠比警察粗暴得多,地面部隊攻擊路線上敵人已經布雷,現代工兵不會一個個去拆。常見的做法是使用排雷火箭,發射一排帶有爆破索的火箭彈飛躍雷區上空,然后引爆這些爆破索。通過劇烈的爆炸,就能清理出一條通道來。
現代的炸彈引信幾乎都是電子化的。如果僅僅是電子引爆,問題當然不大,拆掉導線或者破壞電源都可以讓引信失能。但制造炸彈的人也會進行技術改進,增加防拆功能。因此,對拆彈專家而言,要搞清楚所有的炸彈究竟是何種情況是不可能的。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法拆彈,現在比較常見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用液氮或者干冰一類的東西噴射引信部位,使其迅速降溫,而在接近絕對零攝氏度的情況下,大部分電子零件都會失效,這樣就可以忽略引信的防拆功能。
另一個與之相反的思路是用數千攝氏度的高溫火焰點射引信,將引信在不到1/10秒內徹底融化,這種辦法常見于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掃雷專家。相對于不好儲存攜帶的干冰而言,制造高溫火焰顯然更為容易。
任務很危險
至少64人被炸彈炸死
目前美軍大約有4000名拆彈專家。美軍提供的數據表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約50%的IE簡易爆炸裝置可以在爆炸前被拆彈專家清除。不過美軍拆彈技術提高的同時,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的抵抗組織也在進化。
僅在過去1年里,阿富汗的路邊炸彈威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約40%的簡易炸彈裝置炸藥重量超過25磅。2009年,增加到75%,其中相當一部分重量超過100磅。炸彈技術也日趨復雜,使用多重觸發裝置,并故意設置二次爆炸炸彈,專門針對調查爆炸現場的拆彈專家。
上周,一位塔利班指揮官在接受采訪時承認,他們曾接受過炸彈培訓,其中一項主要內容就是學習如何使用二次爆炸裝置,目的就是希望在第一次爆炸發生后,能炸死現場的炸彈專家。
年薪可達數十萬美元
隨著路邊炸彈致死事件的增加,拆彈專家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變得炙手可熱。私人承包商甘愿花大價錢招募他們,年薪輕易可以達到數十萬美元。不過這種壓力巨大的危險工作并非適合所有人,拆彈專家們每天都冒著失去肢體和生命的危險。
毫無疑問,拆彈專家成為武裝分子的眼中釘和肉中刺。因此,拆彈專家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兵種。據統計,至少有64名拆彈專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犧牲。有統計發現,大多數拆彈專家并非是在拆彈時被炸彈直接炸死,而是在護送途中被路邊炸彈炸死的。
$$分頁$$
美軍退役士兵講述巴格達的拆彈生活
一場“貓與老鼠”的游戲
退役華裔美軍士兵劉少華曾在巴格達服役很長時間,任務是排除地雷。“美軍專門負責排除炸彈的部門叫拆彈組,是排雷組的升級版。排除路邊炸彈的工作與排除地雷性質相通,《拆彈部隊》中的情節基本屬實。”劉少華說。
在他看來,拆彈就是一個貓與老鼠的游戲,隨著“拆彈小組”的拆彈技術進步,炸彈制造者的技術也在進步。
如何找彈:
路面要干凈 拿照片對比
劉少華說,在遍地垃圾中識別路邊炸彈的邏輯非常簡單,“那些東西不該出現在這里”。美軍的巡邏路線比較固定,對巡邏區都有照片備案,比如,一個家禽市場,平時地面都是動物尸體,如果某一天突然多了一堆砂石,就非常可疑。
美軍一般都會要求巡邏區內的商戶定時清理垃圾,所以巡邏路面比較干凈,一旦突然多了一堆垃圾,會立刻引起注意。
如何排彈:
先設防護圈 再定拆不拆
遇到以上兩種情況,根據標準程序,美軍通常先設立防護圈,然后拆彈專家進入場地。如果發現爆炸物,他們先偵測爆炸物類型,然后決定是拆除還是引爆,工作完畢后清理現場。
伊拉克是一個由部族組成的社會,武裝人員對不少部族長老非常尊敬,政府有事經常也只能求助長老。“當地有些老人一般能知道何時、哪里會發生襲擊,因此在駐地附近與他們搞好關系很重要。”劉少華說。
如何防彈:
學會推敲襲擊者思路
另外,要學會推敲襲擊者的思路,了解什么樣的地方知道某個時間段自己需要避免去什么地方。最后要學會觀察自己平時出入較為頻繁地段的規律,“如果一條路平時有很多人走,突然某一天只有一兩個人在觀望,你難道不會覺得奇怪嗎?”
另一名華裔士兵則沒有劉少華那么幸運。2009年6月,在伊拉克服役的香港移民之子愛德蒙·羅在拆除一個路邊炸彈時,因炸彈爆炸被炸死。23歲的愛德蒙·羅像他的移民父母一樣聰明和努力,著名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曾給他全額獎學金,但他拒絕了。
$$分頁$$
動物中的拆彈部隊
老鼠掃雷 貓當保鏢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在排雷方面有著無法比擬的天賦,特別是生活在莫桑比克的非洲倉鼠嗅覺極其敏銳,身手比嗅探犬還迅捷,能夠準確定位地雷方位,因而成為當地政府排雷工程的“功臣”。
據報道,一只探雷鼠在30分鐘內至少可探測100平方米的雷區,而掃雷員在同樣面積里探雷需要一天時間。這種“探雷鼠”有嗅覺十分靈敏雖然個頭大,卻不會引爆地雷。
無獨有偶,哥倫比亞也在2008年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老鼠探雷部隊”,這群可嗅出爆炸物的老鼠在實驗室里接受高強度訓練,以探測分散在哥倫比亞的殺傷性地雷。哥倫比亞是世界上地雷最多的國家。
有意思的是,哥倫比亞的首批老鼠探雷部隊,包括了14只老鼠和3只貓。據介紹,貓本身無法進行探雷活動,但是這批經過培訓的貓,可以保護這些探雷老鼠免遭其他貓的襲擊。
多種掃雷“工具”互為補充
探雷犬探測已成為一種最普遍的掃雷手段。據介紹,目前國際上已有25家以上的組織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探雷犬,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只要使用正確,探雷犬探測比人工掃雷速度更快、更經濟。
此外,探雷犬還能探測低金屬含量地雷以及高金屬混合物地雷,如鐵道線上的地雷。目前許多國際掃雷組織采用綜合掃雷方法,如組合使用機械預掃雷、人工掃雷及探雷犬探測,多種掃雷“工具”互為補充。在這種組合使用中,探雷犬使用是重要環節。
裝甲推土機造價百萬美元
目前世界各國的拆彈部隊都陸續裝備了拆彈機器人,以盡可能減少拆彈專家的危險性。據了解,最早的拆彈機器人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英軍的拆彈專家們飽受愛爾蘭共和軍的炸彈襲擊,拆彈機器人應運而生。
拆彈小組可以通過遠距離遙控裝置操縱機器人,以達到減少人員傷亡的目的。全金屬構造的拆彈機器人,往往都配有一個攝像頭,遠處的拆彈專家通過屏幕操縱機器人的手臂完成拆彈任務。
目前國外軍隊裝備的拆彈機器人,一般高約47厘米,重量在3公斤左右。由于拆彈機器人的使用受到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因此美英等國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推廣使用裝甲推土機排爆。
美軍拆彈專家使用的高度防護裝甲車被設計用于挖出埋在地下的炸彈或者障礙網,每輛軍車成本高達100萬美元。
美軍近年來從以色列定制了一種重型裝甲推土機,有著全裝甲駕駛室和防彈玻璃,在發動機冷卻器、推土鏟的液壓缸和液壓管線等重要部件上加裝了裝甲。它可以把設在大型路邊炸彈推到一邊,給后續部隊開辟出沖擊道路。
拆彈服重40公斤 內裝空調
大部分時候,拆彈工作由排爆機器人完成。只有遇到機器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拆彈專家才會親自上場。在這種情況下,拆彈專家首先要穿好排爆服,而這項工作只有在戰友的幫助下才能完成。穿排爆服是一項體力活,因為衣服本身的重量就有40公斤。
排爆服由高科技人造材料制成,共有兩層:外層堅硬,內層較為柔軟。堅硬的外層可以使人免受彈片之傷;柔軟的內層則可以保護士兵們免受沖擊波的危害。
一旦穿上排爆服,拆彈專家就要加快行動速度,因為他的體溫會不斷升高。每過15分鐘,排爆服的溫度就會上升10攝氏度。因此,對于拆彈士兵來說,排爆服內部的防火層是他們的救星。防火層和宇航服內部的水冷裝置很像,它有一個抽水系統,可以從一個特制的水瓶里抽取水分,讓士兵的身體涼快下來。
為了應對伊拉克酷熱干燥的天氣,美軍還給拆彈部隊配備了安裝在防爆服上的分體式空調。不過穿上排爆服并不意味著百分之百安全,只是增加了拆彈專家活下來的幾率。要是遇到威力巨大的爆炸,拆彈專家還是在劫難逃。
$$分頁$$
全球拆彈部隊軍力大比拼
英軍:
城市拆彈經驗豐富
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拆彈部隊出現在英軍。在二戰中表現突出的英國拆彈部隊,戰后繼續接受新的考驗。上世紀70年代前后,愛爾蘭共和軍頻頻在英國本土安置炸彈,英國拆彈部隊在這種環境中迅速成長。
在不計其數的拆彈實戰之后,英國積累了豐富的城市拆彈經驗,在技術上也頗有突破。例如,為拆彈部隊配發特制的防爆服,以減少爆炸時的傷亡;對于發現的炸彈,在搬運時放入特制的防爆鋼桶中,這些都是英國拆彈部隊的創舉。
英國國防部日前展示了一種高科技拆彈機器人“龍行者”,它可以放在背包中隨身攜帶。在操作者控制下,“龍行者”可以在各種復雜地形上移動,甚至還能爬樓梯和開門。機器人身上安裝4個照相機,可以將圖像傳回給操作者。
以軍:
拆彈花樣百出
以色列建國之后,戰爭一直是家常便飯。巴勒斯坦抵抗組織頻頻使用路邊炸彈等爆炸裝置襲擊以色列目標,促使以色列建立起世界上最出色的拆彈部隊之一。
無論在本土防范恐怖襲擊,還是在占領區對付巴勒斯坦民眾的抵抗,都離不開拆彈部隊。以色列在拆彈方面也有自己的狠招。比如,對于懷疑藏有炸彈的房屋,他們會動用裝甲推土機直接把房子推倒,以免造成人員傷亡。
以軍拆彈部隊在2006年的黎以沖突中,創造性使用了裝甲推土機,以其巨大的推土鏟清除了許多裝有200~500千克炸藥的簡易爆炸裝置。以軍在戰后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裝甲推土機“是以軍有生力量幾無損失的關鍵”。也正是受到以軍的啟發,美軍也開始向以色列軍火商采購這種裝甲推土機。
美軍:
戰場實戰經驗最多
美國國內的環境要“安穩”一些,但他們在地球上四處派兵,駐軍面臨的極端抵抗也不少。遠的有越南戰爭,近的有從2003年就陷入的伊拉克泥潭。前者是戰場上的交鋒,后者基本是徹頭徹尾的民間炸彈襲擊。可以說,正是伊拉克的長期僵局,讓美國拆彈部隊也有了更多露臉的機會。
美國人在拆彈技術上表現得特別“財大氣粗”。比如說,對于“子母雷”一類的連鎖爆炸物,美軍創造性地采用了大口徑步槍射擊排雷。再如,為了應對伊拉克酷熱干燥的天氣,美軍還給拆彈部隊配備了安裝在防爆服上的分體式空調。
西班牙:
知名度很高
西班牙的拆彈部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由于西班牙境內活躍著埃塔等巴斯克分離主義分子,他們經常安裝一些簡易爆炸裝置。特別是在上世紀80-90年代,這種襲擊活動達到頂峰,西班牙的拆彈部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西班牙的國家警察、憲兵部隊和巴斯克自治區的警察部隊都有獨立的拆彈部隊。通常,涉及民事安全的爆炸裝置交給國家警察處理,剩下的則由憲兵部隊和巴斯克警察處理。
綜合報道 經濟形勢 勞動就業 政策法規 熱點推薦 創業新聞 創業指導 創業課堂 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 | 裝修日記 | 學駕駛經歷 | 免費信息發布 | 網站地圖
地址:合肥市臨泉路香格里拉花園 郵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備06007228號
版權所有:科杰服務(www.www.yeewaa.com) 建議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瀏覽本站,可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