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成為A股新股發行神話的漢王科技(002362.SZ),卻因不斷擴大的虧損而演繹著另類的業績變臉神話。
10月15日,漢王科技公布了最新的2011年前三季度業績修正預告:預計虧損2.7億至2.8億元。而在此前公布的業績預告中,漢王科技預計虧損2.4億至2.5億元。在深交所已公布201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的次新股公司中,漢王科技虧損額排名第二。
計劃募集資金2.5億元,實際募集10.7億元,超募8.26億元,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外,漢王科技的超募資金直到目前,仍然躺在銀行賬戶中呼呼大睡。而其賴以生存的主營業務電紙書卻被不斷質疑為“雞肋”產品。
虧掉募集資金四分之一
事實上,自2010年第四季度起,漢王科技就走下了“高增長”神壇。
根據漢王科技2010年第三季度報告:2010年1~9月份,漢王科技共計實現凈利潤10002.38萬元,而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 4187萬元、4500萬元、1313萬元。
也就是說,漢王科技2010年前三季度全部實現單季凈利潤為正,而2010年年報數據則顯示,漢王科技2010年全年凈利潤為8790萬元,第四季度凈利潤實際為-1210萬元。
自此,漢王科技開始持續虧損,2011年第一季度虧損4618萬元,第二季度虧損1.27億元,第三季度預計虧損1億~1.1億元。
以此計算,漢王科技2011年前三季度與2010年第四季度共計虧損接近3億元,相當于虧掉了其2010年2月9日發行時募集資金凈額10.76億元的27.8%。
“主要是計提了3000多萬元的存貨跌價損失。”漢王科技證券辦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2011年5月份,公司對主打的電紙書產品進行了銷售價格調整,涉及的產品型號占公司所有電紙書產品的38%,下調幅度大概在15%~40%,“按照會計準則,需要對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所以虧損就比預期要多”。
根據漢王科技2011年5月17日公告,此次下調產品價格是“為公司經營戰略方向調整的計劃內容,旨在擴大電紙書產品銷量,增強公司在電紙書個人消費市場的競爭力,促進公司逐步向內容服務和信息服務方向轉型”。
然而,根據2011年上半年漢王科技主營業務分類統計數據,其電紙書產品完成銷售收入1.24億元,營業利潤1144萬元,毛利率只有9.17%,而這一產品占據其主營業務收入的49.33%。
“漢王科技上半年虧損1.7億元,電紙書銷售收入1.24億元,下調產品售價計提損失4000萬元,也就是說,僅僅涉及調價的存貨市值與上半年銷售的電紙書基本相當。”廣州一位電子行業研究員分析,巨大的存貨壓力在萎縮的市場中變得更為顯著,“毛利只有9%左右,再下調二三成的售價,這證明漢王在虧本賣產品”。
超募資金睡大覺
2010年2月9日,漢王科技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A股2700萬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為11.3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10.76億元。而扣除其招股說明書中募投項目總投資的2.5億元之后,漢王科技此次發現獲得的超募資金為8.26億元。
“當時(漢王科技上市)A股擴容潮剛剛啟動,幾乎所有的新股發行都獲得了超高市盈率,一家比一家高,普遍的發行市盈率都在40倍以上。”一位曾參與“打新”的私募人士表示,對于保薦機構而言,新股發行價越高,獲得的發行收入就越大,“發行收入是按照實際募集資金的一定比例提成的”。
2010年3月8日,漢王科技在中德證券的幫助下,以近70倍的市盈率成功發行上市。隨后,漢王科技第一時間用募集資金置換了其前期投入到募投項目中的資金,并在2010年4月和8月,分別使用1.5億元、4900萬元、1億元超募資金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截至2011年6月30日,漢王科技募集資金專項賬戶余額為5.43億元。
“所有超額發行的新股都一樣,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償還銀行貸款,對銀行賬戶中大量的超募資金找不到投資方向,就躺著吃利息。”前述私募人士認為,在包裝上市之后,大部分新股的主營業務開始下滑,慢慢出現虧損,而銀行賬戶中的募集資金卻無法為公司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最后就是坐吃山空”。
已成雞肋?
漢王科技的上市頗具喜劇性,在其上市的宣傳過程中,媒體充斥著為其造勢的“唱多派”和認為其產品為雞肋的“唱空派”的聲音。
2010年5月24日,漢王科技觸及175元/股的歷史最高價,這是其41元/股發行價的4.26倍,是其82.1元/股的上市首日收盤價的2.13倍,而此時漢王科技僅僅上市兩個月。
“媒體上都是漢王業績爆炸式增長的報道,宣傳其核心的手寫技術。”前述私募人士告訴記者,他記得最清楚的是,漢王科技在2009年底占據電紙書市場9成份額,并且在當時實現20倍以上的業務增速。
“我們認為電紙書就是過渡產品,事實證明,在以蘋果iPad為主的平板電腦迅速占領市場之后,漢王的電紙書價格暴跌,銷售也逐漸走緩。”前述廣州研究員回憶,在漢王發行時,國內大多數的電子產品行業研究員都去做了調研,但是最后形成研究報告的并不多,“很少有人看好這個行業,電紙書只是個雞肋產品,最直觀的就是時至今日,幾乎沒有任何行業研究員關注漢王,沒有人寫報告推薦,沒有人去調研”。
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多行業內人士的認同,“在我看來,目前的手持閱讀器只是一種過渡性質的閱讀產品,它可能會被平板電腦技術所取代。而今后移動閱讀的真正霸主,很可能是手機閱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數字出版部主任華春榮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而出版社正是漢王“終端+內容”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不斷擴大的虧損和持續下跌的股價,讓曾經依靠參股漢王而獲得巨額紙上財富的知名投行上海聯創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也不計成本的拋售。
根據漢王科技公告,2011年4月、6月、7月,上海聯創先后減持漢王科技1166萬股,占漢王科技總股本的5%,累計套現超過5億元。也就是說,在上海聯創持有的限售股剛剛解禁后,就開始拋售。2011年10月19日,漢王科技以34.66元/股(復權后)收盤,僅是其曾經175元/股高價的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