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年前你在團購網站上還可以看到值得出手的東西,那么可以說,從今年的5月份開始,我幾乎沒在任何一家團購網站上消費。”曾是團購迷的張楠告訴記者,“因為沒有什么特別感興趣的東西。”作為眾多團購消費者的一員,張楠從2009年團購網站剛剛興起之際就加入了團購大軍,然而時至今日,該嘗鮮的已經嘗鮮了,該買教訓的已經買過了,“消費者上過一次當,你總不能指望他一直上當吧。”
或許,這也正概括了團購網站在2011年的慘烈狀況。如今,包括當初高調進入中國的高朋網、開心團、蛤蜊團等眾多的團購網站幾乎都不約而同地開始了裁員。其中,不久前還在各大網站投放廣告的高朋網,一天之內裁掉了超過20多名員工,“年內撤出中國市場”的聲音更是不絕于耳。
另一家全國性知名團購網站的內部管理人士更是向記者私下坦言:“團購網站,真的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從未被外界曝光出問題的他們,其實從7月份開始,工資就沒有按時發放,而且“老板已經在尋找合適的下家了”。
對此,清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倪正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團購網站的生死戰現在才剛剛揭幕,“最多不超過12個月,將有90%的團購網站死掉”——因為最初來自PE、VC投資的錢都花完了。
資金鏈斷裂?
相信很多人對于鋪天蓋地的團購廣告耳熟能詳。拉手網、F團、美團,這些知名的團購網站,幾乎每天都以輪番轟炸似的頻率出現在電視、網絡甚至車體廣告上。
“如果哪家團購網站突然大規模投放廣告,你就知道,他們融到了錢。”在清科的移動互聯網投融資高峰論壇上,一位前來尋找合適投資項目的投資經理張明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團購網站有別于其他的互聯網行業,主要依靠的是用戶的口口相傳以及知名度,“為了占領盡可能多的市場份額,為融資打下基礎,很多團購網站都不惜血本打起了廣告大戰,”張明表示,“但是,本身這個行業并非暴利行業,在動輒幾千家團購網站的競爭壓力下,大部分團購網站都在虧錢。”
據了解,國內目前不少團購網站的盈利模式都是通過與商家分成來實現盈利,但分成比例卻相當低,只1∶9左右,利潤空間與廣告投入相差甚遠。更嚴重的問題是,企業一方面將最初的創投融資流向了廣告商,另一方面也因監管不嚴而給了內部人挖墻腳的機會。上述人士就坦言,他所在的公司在獲得融資后,大部分資金流向了各類廣告,但廣告效果甚微,“投放了一個月的廣告連公司員工都沒見到過,380萬元就直接劃走了。這樣的經營團隊,再多的錢也是無底洞。”更重要的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公司,其實內部已經開始偷偷裁員了,“市場部的很多項目都宣布暫停了,就像那句老話說的,錢來得太快,走得也快。老板已經開始找合適的下家接盤了。”他說。
清科集團研究部總監符星華則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風投在投資企業的時候,都會有相應的財務審計,同時在董事會也有相應的席位,以監督企業的運營狀況,“但并不排除有些創投對于企業團隊的過度信任,導致內部出現問題。”
PE投資成燒錢冤大頭?
事實上,對所有關注互聯網的投資人來說,團購網站進入他們的視線始于2009年的下半年。
當時在一個項目路演的酒會上,幾家剛剛成立不久的人民幣基金合伙人以及投資經理曾私下表示,像拉手網那樣的大型團購網站“很有意思”,因為成立的時間不長,但自己身邊的很多人都成了他們的用戶。然而在記者談到會否投資時,幾位投資人卻不約而同地表示:不會進入。泰山天使投資的一位人士坦言,“因為他們的模式實在太簡單,太容易被模仿了。”
但時隔不到半年,拉手網便公開宣布,將與泰山天使共同出資1億元人民幣成立“投資創業基金”,積極扶持地方團購類網站以及垂直類的團購網站。顯然,盡管最初并不看好團購網站,但泰山天使依然選擇了進入。
和他們一樣的投資人不在少數,2010年下半年,團購網站成為諸多創投機構爭先進入的“香餑餑”。IDG資本進駐嘀嗒團,鼎暉進入齊家網,凱鵬華盈投資滿座網、三井創投進入F團,萌動力資本投資阿丫團,而最被看好的拉手網則是在半年的時間內獲得兩筆融資,總計5500萬美元。
“顯然,能夠拿到PE和VC的資金,對于這些團購網站來說,接下來的資本比拼就不成問題了。”張明指出,現在的團購網站為了吸引用戶,大多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進行大面積廣告投放,而這勢必造成成本的提高,當那些獲得風投注資的企業都開始感到成本加劇帶來的壓力時,那些小的團購網站很可能已經關門大吉了。
更多的聲音則指出,團購網站之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了行業的洗牌,原因很簡單,就是全部在燒錢,錢燒完了,公司也就結束了。盡管對于企業創始人來說,很可能并不是空手而歸,但對于注資的PE和VC來說,這場賭博就是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