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在釣魚島海域與日本兩艘巡邏船發生沖突并被日方扣押的閩晉漁5179號,事件最終以日方放人撤訴結束
10月17日報道 《日本時報》10月13日文章,原題:中國提供的寶貴教訓 日本遭受了一場外交羞辱,因為它屈服于中國的要求而被迫釋放中國船長。對這件事的處理向世人證明,日本政治家在面對外交問題時多么無能。但也提出一個更嚴峻的問題:中國為什么對日本采取如此強硬的立場。答案看來在于北京正明顯追求類似于“大棒”外交的政策。該政策最初是由美國在20世紀初推行的。
不管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中國都接近于成為世界第二大強國。以幫助建設港口設施為名義,中國已在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等國建設海軍基地。北京還決心控制南海,在那里它與越南、菲律賓等國存在領土爭端。
北京采取的典型模式是派海軍艦船抓住在爭議島嶼附近捕魚的越菲漁船,對這些島嶼進行事實上的控制。中國領導層看來充分意識到,“大棒”外交對更弱小的國家最有效。中國現在尋求擴大勢力范圍,不僅在南海,在東海亦是如此。
鑒于經濟和軍事實力,中國可能已開始思考他們正接近于恢復清朝時期所達到的強大實力和繁榮富強。為維持其13億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不得不確保資源的安全。為達到這個目標,中國正在3條戰線上發起戰爭。一是構建支持中國的國內和國際輿論。二是心理戰,旨在降低同中國對抗國家軍隊的士氣。三是推動北京對領土主張的合法化。就拿中日間爆發的這起事件來說,日本明顯被打敗了,至少從心理戰的角度來說。
與中國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明顯缺乏民族主義。二戰結束以來的60多年里,日本民眾一直相信《憲法》前言中的聲明。如今日本人開始意識到,“日本是該地區唯一一個危險國家和被愛好和平的鄰國所包圍”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或許日本人應感激中國,因為通過漁船事件,中國給日本人提供了回歸更正常和現實思維的機會。
綜合報道 經濟形勢 勞動就業 政策法規 熱點推薦 創業新聞 創業指導 創業課堂 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 | 裝修日記 | 學駕駛經歷 | 免費信息發布 | 網站地圖
地址:合肥市臨泉路香格里拉花園 郵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備06007228號
版權所有:科杰服務(www.www.yeewaa.com) 建議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瀏覽本站,可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