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花了1000元的上網費,我現在拿著發票都不知道怎么報銷,財務還以為我造假呢。”周平叫苦不迭,至今還把發票揣在口袋里,“這還是辦公需要,都覺得昂貴,如果是個人使用的話就更加扛不住了。”
當記者就此采訪這家通信服務商的工作人員時,對方回答:“這種情況應該是沒有辦理套餐業務,否則應該便宜一些。”據了解,目前,該公司的筆記本無線上網業務每月按流量收費,有80元、150元、300元3種套餐可供選擇,分別可以包1G、3G、5G的流量,超出流量部分則按0.1元/MB收費。
“但是,就算辦了套餐,費用也節省不了多少啊。”周平說,“本來包月費就不便宜,我們傳的圖片每張都有好幾兆,幾個G的流量很快就能用完,超出部分還得花錢。”
合肥市民李雯則是在另一家通信服務商那兒辦理了筆記本無線上網業務,她也表示價格高得受不了:“我辦理的是每月100元包2G流量業務,現在基本都不敢上網。300多元的卡費暫且不說,通信商告訴我每月超出2G的部分將按0.01元/kb收取,這個費用可不低。”
“目前在合肥地區,通信商提供的筆記本無線上網服務基本都按流量收費,這也是為了控制通過無線上網的人數和頻率。一旦放開按照時間收費,大量顧客高頻次無線上網,通信商的設備將不堪重負。”業內人士郭慶告訴記者,至于通信商為什么不通過升級硬件設備來降低無線上網的費用,他也不知情。
“就這么幾家通信商,只要你需要無線上網業務,就必須接受他們的價格標準,缺少競爭就很容易形成壟斷。”周平說,國家也應在這一方面加強監管,使無線上網服務定價確實有據可依,而不是由通信商“拍腦袋”定價格。
一首普通歌曲有3M,這就得花30元
手機上網:坑你沒商量
某中央媒體駐遼寧記者劉勇是一位“80后”的青年人,他辦理了中國移動的上網套餐,經常用手機上網。近日,記者和他一起出差到南京,在市區內開車采訪時找不到路了。這時劉勇掏出手機上網搜出南京市地圖,汽車行駛在哪條路上一目了然,和導航儀一樣精準。
記者頓生落伍之感,當下決定趕一把潮流:“手機上網這么方便,明天我也開通這個業務。”劉勇笑著告誡記者:“你不能只看著手機上網方便、快捷,我用手機上網遭了不少罪,弄不好會產生莫名其妙的費用,讓你欲哭無淚。”
劉勇說,以前手機上網速度奇慢,使用的人很少,所用的流量也較少,費用雖貴也沒有引起關注。如今3G網絡覆蓋較好,網速提高了,一些智能手機甚至可以同電腦一樣快速地瀏覽網站,使用的人就多了。
劉勇說,3G速度快、下載量大,以前設計的上網套餐中的流量基本不夠用,超出原套餐規定的流量也就是一瞬間的事。但使用者又不能實時監控套餐使用情況,造成超出套餐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超出套餐后的流量費用非常高,每KB達1分錢。換算一下,大概每兆10元。舉個例子,一首普通歌曲有3M,這就得花30元。往往一不小心,幾百元錢就打了水漂。
“這個時候,移動公司擺明就是挖好坑等你跳呢。”劉勇認為,有兩點移動公司應當改進:首先,移動公司對手機上網只設置了套餐超出計算流量并收費,而沒有套餐用完馬上暫停或提醒的功能,有設置“消費陷阱”嫌疑。其次,套餐不能累加,若本月顧客訂購了10M的套餐,到半個月時感覺不夠用,不能改成更高級的套餐,這也意味著如果超出套餐的流量,就必須承受高資費。
寬帶服務公司與地產商捆綁進駐小區,居民失去選擇自由。
家庭寬帶:壟斷何時破
家住廣州新港西路某小區的雷江最近比較煩,他家安裝的“E家寬”網速像蝸牛爬行一樣慢,網上看電影磕磕絆絆。不僅如此,服務也存在問題,好幾次夜里網絡無緣無故中斷服務,好不容易打通技術維護人員電話,對方打著哈欠說,他們家樓下的機房斷電了,明天上午再過來維修。這可把雷江氣得夠嗆。
幾次不愉快的經歷后,雷江很想換一家寬帶公司。但一打聽,他傻眼了,小區寬帶就“E家寬”一家,別無分號。其他形形色色的寬帶服務公司,都沒有網線牽入小區。也就是說,自從他入住該小區的第一天起,就只能使用“E家寬”一家網絡,想換別的寬帶不可能。雷江進一步了解后獲悉,像他一樣不能自主選擇寬帶的還不只他們一個小區。在廣州,目前大概有40個大型樓盤小區的業主被“E家寬”綁定而失去選擇的自由。
為什么有的小區業主有“點菜”權,而雷江他們只能接受一家令人反感的寬帶公司?
原來,“E家寬”由廣東盈信經營,其股東是由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400萬元設立的公司,該公司與廣州兩家地產公司屬關聯公司,并和這兩大地產商開發的幾十個樓盤達成排他性協議,其他網絡運營商根本進不了他們主導開發的小區。“即使是中國電信的ADSL也無法進入布線。”中國電信的業務員說。
事實上,不僅“E家寬”,長城寬帶、聚友寬帶、中海寬帶等公司,也與“E家寬”一樣,采用與地產商捆綁的“駐地網運營模式”圈地。據業內人士介紹,“E家寬”和其他“駐地網”一方面要租用電信和網通的出口,另一方面又與電信、網通在寬帶業務上有競爭關系,經常發生矛盾,產生頻繁斷網、網速奇慢等一系列怪現象,受害最大的是消費者。
現在,廣州市民將“E家寬”等“駐地網”稱為“最后一公里壟斷”。雷江說,以前就有市民呼吁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措施,打破這種人為壟斷,卻遲遲不見相關主管部門的舉措。
最近,廣州市一個新舉動令雷江看到一點希望:該市正進行數字電視改造,通過數字電視網將寬帶重新引入千家萬戶。盡管這個網絡系統還不成熟,速度有時比較慢,但它的出現還是為結束“最后一公里壟斷”帶來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