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春天的北海,一切看起來是那么的繁榮和火熱。
近十年來,不同口音、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們,從不同的方向匯入這座美麗的北部灣小城。在“兩年收入千萬元”的癡夢中,他們中的一些人耗光了身上的最后盤纏,他們山窮水盡,有家難回,看不到前途,更看不到傳說中的“錢途”……
4月13日下午,廣西北海陰雨連綿。
位于四川路的中國工商銀行北海分行門前,一男一女從營業廳走出來。“我只有6000元錢,實在不行,讓我老婆把家里的‘小四輪’賣了?”說話的中年男子長長嘆了一口氣,愁眉苦臉地望了望雨霧彌漫的天空。
“別急,再想想辦法,一定要把握住機會,王總不是說了嗎,堅持下去,你和你的家族就會踏上幸福之路。”旁邊的女人不住地“開導”男子。突然她發現了身邊的記者,便警惕地不再說話。雨小了一些,女人拉著男人消失在街角……
“我認識那個女人,她是湖北人,租住在我們小區,專門拉人作‘資本運作’。”望著兩人遠去的身影,與記者同行的北海當地居民李先生低聲告訴記者。
北海之魅
北海三面環海,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比一般城市高出50至100倍,被譽為中國最大的城市“氧吧”。2005年,北海入選中國十大宜居城市,并榮獲全國人居城市生態環境范例獎。
美麗的北海展示給人們的并不都是美好。4月14日上午10點,記者在北海街頭坐上一輛人力三輪車,騎車的孫師傅告訴記者,他拉過太多外地人了,“很多人被帶著到處轉,說些‘資本運作’、‘行業’之類的話,我就知道,那些人都是做傳銷的。”一邊熟練地在馬路上穿行,孫師傅一邊回過頭來,伸出兩個手指呈“V”狀,“20萬,至少有20萬人在北海做傳銷”。
孫師傅的數字也許并不可靠,而準確可靠的數字尚無人統計。但來自另一方面的數字似乎驗證了“北海”與“傳銷”這兩個看似并不搭界的詞匯非同一般的聯系:5月18日,記者通過百度網搜索“北海傳銷”,找到相關網頁約646000篇,新聞3500篇。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北海,操著各種方言的外地人隨處可見,在傍晚的北部灣廣場,在午后的餐廳、咖啡廳,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到處是外地人的身影。住宅小區、賓館酒樓、馬路兩側,到處是掛著外地牌照的小轎車。
“北海看起來很繁榮,可是你不知道,很多長期住在北海的外地人并不上班,也沒有什么像樣的生意,說白了,他們什么都不做。”4月13日晚上,在北海某花園小區,黑龍江籍退休干部徐先生向記者表示,北海的宜居環境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在北海購房養老,“候鳥一族”已經成為不再新鮮的城市景觀。“但像我這樣來養老的人仍然是少數,那些顯得很神秘的青年和中年人,還有一些老年人,大多是來做傳銷的。”
當地一家餐廳的老板對記者表示,如果傳銷人員都走了,北海就會變成一座空城,“最好都別離開北海,我的生意全靠他們罩著啦。”該老板對記者說,出租車、餐飲、房地產等行業還真是多虧了這些外地人,才紅火起來的。
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在打擊傳銷新聞報道中,北海市被媒體廣泛提及,從最初的“西裝傳銷”,到曾經的“連鎖經營”,再到如今的“資本運作”,這也讓公眾看到這座濱海旅游城市的另外一面。
誘人的“1040工程”
“傳銷人員也有幫派,他們管自己的團伙叫做‘體系’,‘體系’指的是在北海從事傳銷活動的外地同鄉自發組成的傳銷網絡。如:山東體系、廣東體系、江西體系等等,大的體系下面有小體系,再下面還有更小的,就像一個集團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各體系之間一般各自為戰,互不往來。在北海,這樣的‘體系’難以計數。”國內民間反傳銷組織——中國反傳銷聯盟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記者介紹說。
4月15日,終于盼來了晴天,備受陰雨之苦的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下午5點半,在北部灣廣場,記者遇到幾個北方口音的中年男人。由于口音相同,簡短的交流后,幾個人已把記者看作了“老鄉”,記者自稱是東北一家文化公司的總經理,生意不好做,聽說北部灣機會很多,特來參觀考察的。
聽記者如是說,幾個人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熱切地看著記者,“那你的介紹人是誰?”一個人問。“什么介紹人?我是自己來的啊。”“那你想考察什么項目?”那人又問,記者應道:“聽說有一個‘1040工程’,我想了解一下,但有人說那是傳銷,我正猶豫呢。”
經過幾番詢問,其中一個50歲左右,被稱作“老耿”的人拍著記者的肩膀說:“老弟啊,我用我的人格擔保,‘1040工程’是真的,這是一個天大的機會啊。你能自己跑到北海來,一是你這個人有財運,不請自來。說實話,很多人請他都不來,眼睜睜錯失大好的機會。二來呢,咱們有緣啊,有緣千里來相會。實不相瞞,我們都是做‘1040工程’的,以后大家一起干,互相有個照應,保證你兩年達到1040。”
老耿告訴記者,他們這個“行業”叫“純資本運作”。簡單表述,如果一次性投資69800元取得進入“行業”的資格,然后再發展多個下線,這樣操作下去,最終可在兩到三年內得到1040萬元。“這就是‘國家1040工程’。當然,你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考察,等你真正入行了,想讓你停下來你都得和我拼命,哈哈。”老耿爽朗地笑起來。
按照老耿的說法,為了加速開發建設北部灣,國家出臺“1040工程”,目的就是為建設北部灣籌集資金。為此記者詢問國家發改委、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等相關職能部門,得到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聽說過“1040工程”。
“只要將69800元現金存入工商銀行的指定賬戶,便算入股成功,工行北海分行是純資本運作的政府指定銀行。”談到具體的“投資”方法,老耿告訴記者。
為了證實老耿的說法,記者致電中國工商銀行北海分行,北海分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從未接到上級部門關于“指定銀行”的通知。“但是,我們各營業網點的存、取款業務量都很大,這倒是真的。”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逼真的“媒體掩護論”
采訪中,一些當地人告訴記者,在北海的很多小區都有傳銷人員的“聚集地”。每周五,傳銷人員都會在一個固定的場所舉行聚會。
4月下旬,記者在相關小區走訪中發現,每天有很多操著各地方言的人,三五成群地出出入入,他們毫不避諱地談論著“行業”、“開班上課”、“1040工程”、“資本運作”等話題,仿佛真的是從事開發建設北部灣的“神圣事業”。
4月17上午,老耿給記者打來電話,說是晚上請記者吃飯,并介紹幾個新朋友認識。晚上6點半,記者如約趕到北海銀灘附近的一個農家飯莊。
除了老耿與陳老板和小王(記者曾在北部灣廣場見過此二人)以外,還有一男一女兩個陌生人,男的35歲左右,老耿管他叫林老板,老耿介紹,林老板是行業里的大人物,曾幫助不少人順利拿到“1040”,而他自己早已“出局”了;女孩叫阿文,25歲左右,是湖南人,亦是“行業”里的明星級人物。
席間,林老板不斷向記者問寒問暖,從生意到地區文化再到時事政治無所不談,記者知道,這是按慣例對“新人”進行摸底。繞了一大圈之后,話題開始轉到了“純資本運作”,記者趁機表示,這幾天也感受到了北部灣的發展變化,對資本運作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也有一些疑問:如果資本運作不是傳銷,而且又是政府支持的,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批評報道?
“看得出,這位老兄還真是了解得不少啊,這很好解釋。”林老板臉有些微紅,語速開始加快,“幾乎所有的負面報道都是政府特意安排的,目的是為了規范‘行業’,嚇跑膽小的,讓這個新的金融模式健康快速發展。國內大多數媒體,包括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臺,關于‘純資本運作是傳銷’的報道都是國家安排的,這是媒體‘掩護’行業的一種做法。去年中央電視臺播了一個專題節目,叫《老總復制的秘密》,說資本運作是傳銷,當時我也很震驚,難道中央的態度有變化?真的要打壓資本運作?但是后來我發現,這又是一次政府的故意所為,目的是要規范行業,低調發展。”
這種“1040工程”+“媒體、政府掩護論”的洗腦效果有多大?就在前不久,哈爾濱市的一位讀者明先生給《中國經濟周刊》編輯部打來電話,稱2009年9月,自己的母親被人騙到北海做傳銷。家人南下北海,終于把母親解救回東北,“我問過母親,網上有那么多揭露傳銷的報道,你怎么就不信呢?老媽說,那都是政府故意報的,其實政府是支持的。”
明先生告訴記者,即使拿揭露傳銷的報道給母親看,她都不為所動,堅稱這是“政府行為”。
隱藏在高檔社區的窩點
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政府已經行動起來。
2009年3月,北海市特別成立了一個由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執法人員聯合組成的打擊傳銷專業行動組織,通過調查摸底,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案件、重點人員的打擊,以期從根本上清除北海傳銷違法犯罪活動。
據統計,僅2009年,北海市公安、工商系統進行的4次清剿行動中,就查獲665個傳銷窩點,遣返傳銷人員5617人次。
然而,政府打擊傳銷的效果似乎并沒有得到市民的認可。
“分析來分析去,(政府)只不過是做了些表面文章。縱觀打擊的幾批傳銷,均是城鄉結合部閑散的集中吃住、集中學習的‘游擊隊’,真正的住在高檔小區或機關宿舍的‘正規軍’毫毛未損……北海的打擊缺乏真正的強有力的措施,導致了傳銷的膨脹發展。”4月8日,北海市政府信息網站“政務咨詢”欄目中,一位署名“張女士”的來函痛陳了對非法傳銷活動屢禁不絕的不滿。
“傳銷團伙就像禿頭上的虱子,一抓一個準,要是真抓,最少抓幾萬。”北海市民王女士對記者如是說。王女士家里有一所空房子,前些日子租了出去,她向記者表示,該租房戶肯定就是搞傳銷的,“去收房費的時候,看見屋里有不少人在上課,十有八九是干那個(傳銷)的。”
外來人口租房子不用到社區登記嗎?“從來沒聽說過登記的事,連我都不知道居委會在哪里,外地人就更不知道了。再說,外地人也不太可能主動去登記。”王女士說。
家住北海市四川南路某新村的林先生也告訴記者,他居住的小區有一個居室,每天早上6點30分、中午1點和晚上6點30分左右,從外面進來很多人,在屋內培訓上課,嚴重影響周圍居民休息,也帶來很多安全隱患。雖然公安局查封過兩次,但每次查完,人員都再次聚集。“我曾給政府網站寫過信,但一點作用沒起。”
一邊是市民的建議與抱怨,一邊是政府堅持不懈的打擊。據 《北京青年報》報道,2009年6月30日,在打擊傳銷犯罪專項整治會議上,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兼公安廳長梁勝利聲色俱厲地說,廣西一些地方的傳銷犯罪屢打不絕,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執法部門存在錯誤認識,竟然認為傳銷活動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甚至把傳銷活動視為罰沒款的重要來源。傳銷人員把廣西看成天堂,“這是廣西的恥辱!”
據《北海日報》報道,今年5月7日上午,由北海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副市長、市公安局長帶隊,114名聯合執法人員對北海市廣東路禾塘新村進行了清查,共查獲傳銷人員158人,傳銷窩點18個。
禾塘新村一位居民對記者說:“為什么又是去查城鄉結合部?一個小小的新村就查出了18個窩點,要是去那些高檔社區查,還不知道查出多少呢。”
通過相關報道,記者了解到,此次專項行動的前夜,也就是5月6日,北海市委書記王小東曾明確指出,傳銷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北海的社會穩定和對外形象,已經成為北海市社會管理的突出問題和經濟發展的突出障礙。北海市委、市政府對打擊傳銷工作高度重視而且態度堅決,旗幟鮮明,出拳要狠,出手要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力量,全力破獲一批傳銷大要案,摧毀傳銷分子的信心,加大協作清理力度,堅決鏟除傳銷這一毒瘤,還北海發展的本來面目。
“宜居北海”被鉆了空子?
為什么傳銷在北海屢打不止?
采訪中記者發現,受害者家屬、當地居民、當地政府部門等各方對此的看法各不相同——政府打擊不力,致使傳銷猖獗;外來人口管理滯后,令傳銷分子有恃無恐;傳銷分子巧借國家政策,蠱惑人心……各方看法不一。
但有一種聲音,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盡管《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被傳銷分子拿來所用,作為騙人的謊言;盡管北海市對外來人口管理及出租屋管理存在漏洞,但這些并不是傳銷網絡‘相中’北海的全部原因。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被政府和媒體忽略,就是北海一直以來的‘人口戰略’。”4月20日,北海市民政局退休干部王先生向記者表示。
2008年1月,國家出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按照此規劃,北海202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100萬~120萬人。要實現這一目標,北海市必須在集聚人氣上想辦法。
經查閱相關資料,記者發現,上個世紀90年代初,北海還是座人口不足10萬的北部灣小城,到2005年,北海的人口增加到了30萬。而到2008年末,根據北海市公安機關的統計,全市戶籍人口已達157.72萬人,其中市轄區人口59.3萬人。
“過去,北海一直人口少,人氣不旺,所以上個世紀90年代,政府把許多精力都用在了‘聚集人氣’上。但是,北海一直沒有什么像樣的產業支撐。面向東盟的北海出口加工區是2008年才建成的,且目前正在起步階段;電子、輕工和化工產業也是最近幾年才有的,規模也都不是很大;工業和制造業更是空白。普通外地人來北海,并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給他們。”王先生向記者表示,“政府只是想讓更多的人來北海生活,但卻沒有想好讓這些人如何生活。”
“加快城市化進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政府打造‘宜居北海’的決心很大,也很得人心,可惜美麗的北海竟然讓傳銷人員鉆了空子。”4月16日,在北海市委大樓的辦公室里,北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梁思奇向記者說。
綜合報道 經濟形勢 勞動就業 政策法規 熱點推薦 創業新聞 創業指導 創業課堂 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 | 裝修日記 | 學駕駛經歷 | 免費信息發布 | 網站地圖
地址:合肥市臨泉路香格里拉花園 郵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備06007228號
版權所有:科杰服務(www.www.yeewaa.com) 建議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瀏覽本站,可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