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倉位監測數據顯示,自3月底開始,基金倉位出現連續下降,甚至出現管理規模前五大基金公司齊減倉的狀況。直至上周,方才出現小幅加倉。基金前期因何減倉?誰在這波減倉中成為基金集中拋售的對象?基金減倉之后,新的投資目標何在?中國證券報記者試圖通過調查來解答上述問題。
減倉首選地產板塊
“今年以來我們都比較謹慎,3月底4月初的確減了一些小盤股。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減兩個點左右的倉位屬于正常的現象。”南方的一個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據了解,今年以來,一些基金積極參與小盤股炒作,3月底4月初,小盤股漲幅很大,不過基金短炒的心態仍然明顯,在對大環境看法謹慎的狀況下,逢高減持的選擇相對理性。
但是同屬五大基金公司的另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卻透露,在4月初的減倉中,他們主要是減持大盤股,其中鋼鐵、地產是減倉幅度最大的板塊。
雖然地產板塊在兩會過后一度迎來恢復性增長,但基金經理反映,拿在手里有如“燙手山芋”。事實上,在前兩周,“二套房貸要求六成首付”的傳聞早已傳出,在投資界內部,“近期可能會有更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消息也早已流傳,因此,雖然近期地王頻出,基金經理減持地產股的行動還是相當果斷。在2009年年報的基金重倉股中,4月6日—4月9日期間,華僑城跌幅最大,達到9.4%,另外,保利地產以4.8%的跌幅也排在前列,直到上周,地產股仍處于跌勢之中。不排除基金仍在出貨。
從地產股的市場表現看,基金的“出逃”的確早于政策的到來,但也導致了地產市場提早兌現了利空。4月2日—4月9日,二套房貸出臺之前,地產指數跌幅4.6%,上周前四天,地產指數又有3.1%的跌幅,但在消息出來之后,當天地產指數跌幅僅為0.76%。一些市場人士甚至認為,二套房貸新政若能有效地遏止房價上漲的步伐,更為嚴厲的地產政策未必會出現,對地產板塊的穩定反而起到積極作用,更為樂觀的人認為,拐點已經出現。
手握重金尋找機會
一家基金公司反映,他們減倉的行動要早于券商的倉位監控數據,目前倉位已經打到很低,“減無可減”。倉位“砸”到低位,基金公司下一步會有什么選擇?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大基金公司對二季度市場的判斷出現較大分歧。同屬五大的一家基金公司,前期判斷風格轉換即將到來,大量加倉大盤藍籌股,但由于風格轉換并沒有如期到來,損失較為嚴重,“我們目前再加倉大盤股,可能性很小,但去追高,時機也不太合適。”該公司的基金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對五大基金公司齊減倉驚詫未止之時,基金監測數據顯示,上周股票型基金的總體倉位已在小幅反彈。其中有大基金公司表示,減倉的同時,也將加一定比例的大盤股。
低倉位者手握重金,目的何在?答案依然是為了結構性調整。一位投資總監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指數自去年8月以來持續震蕩,但從個股表現來看,結構性分化非常明顯,在部分股票屢屢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也還存在很多估值較低卻長期低迷的股票,已經形成了所謂的“估值洼地”。而在瘋狂炒作潮過后,資金會自然從高估值板塊流入低估值板塊,因此,適度的減倉高估值股并伺機買入低估值股,可能成為許多基金經理共同的選擇。
由此觀察,可以發現,一些基金將目光放到“重組概念”、“創投概念”上面,這一點在上市公司一季報透露的股東信息中,可以清楚看到。
一些基金則仍然青睞三大“豬堅強板塊”——醫藥、新能源、信息產業。從上周初生物醫藥板塊重新領跑市場也可以看出,一些業績超預期、未來幾年增長明確的醫藥股,重新得到了資金的青睞。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相對于行業性的整體配置,基金在調倉過程中似乎更青睞于對個股的精選投資,存在業績爆發可能的個股也是許多基金經理的至愛。以閩閩東為例,該公司重組成功后,今年的業績存在大幅上升的潛力,這引發了基金的追逐,在4月初連續兩個漲停板后披露的信息顯示,買入前四位均為機構專用席位,合計買入量接近流通股的5%。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研究員外出調研頻繁,調研對象不少是存在業績劇增潛力或與新興產業沾邊的上市公司。往往在調研結束后,投資者便能看到部分個股的一輪飆升。
從基金精選個股的趨向來看,新興產業成為不二選擇。多位基金經理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傳統產業的投資價值下滑,而新興產業的投資空間很大,尤其是在政策支持方向逐漸明晰以后,在這種背景下,基金更愿意布局一些具有較大潛力的新興產業個股。“但在上市公司中,這類個股相對數量還是較少,難以形成行業特征,不具備整體行業配置的條件。因此,在新興產業的投資中,基金仍然是以深挖個股為主,扎堆持有的現象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某投資總監說。
季報揭秘隱形重倉股
從上市公司剛剛新鮮出爐的一季報可發現,從年初到3月底,基金公司的股票池發生了哪些變化?
根據Wind統計,目前公布一季報的上市公司中,可以發現幾只基金集中拋售的個股,如長航油運、福耀玻璃。從福耀玻璃看,遭到上投、華安、銀華、國泰等幾家公司的拋售,其中,減持幅度最大的要數上投摩根內需動力基金,一季度一共減持了2800萬股,市值達到5.02億元。另外,華安中小盤基金也減持了2.75億元的福耀玻璃。不過也有基金在一季度大膽增倉福耀玻璃,在福耀玻璃的股東名單中,可以看到博時主題行業基金,一季度末持有市值達到3.18億元。可見基金對這只股票的判斷存在分歧。
同樣的,廣發聚豐、博時價值增長等兩只基金,在一季度大幅減持了特變電工。博時價值2009年年末持有特變電工2554.96萬股,但在一季報中,已經見不到這只基金的身影,而廣發聚豐則減倉2200萬股,市值達到5.12億元。但嘉實主題精選卻在一季度加倉827萬股,市值達到1.0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市場下,基金對重組股仍有強烈興趣,目前因重組而停牌的武漢塑料一季報顯示,華夏系旗下四只基金赫然在目。華夏回報持有383.98萬股位居第一,華夏優勢增長持有248.30萬股位居第三。位列第四、第五的分別為華夏回報二號和華夏經典配置,分別持股216.00萬股、150萬股。四只基金共持股998.28萬股。
■ 基金分析師點評
基金總體擇時并不成功
事實上,觀察基金的倉位數據變化,就可以發現,自去年八月開始,基金倉位變化幅度要遠大于上證綜指振幅,這說明,在市場橫盤整理下,基金的主動性操作沒有減少,反而加強。但有基金分析師認為,目前基金減倉的行為對市場的總體影響已經有所減弱。
從基金持有股票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來看,該指標從2006年6月底的12.92%一路提高到2007年9月30日的28.81%,不過自2007年10月股市大跌以來該比例不斷減少,截至2009年12月末,該比例跌至12.79%,這就意味著基金對市場的影響力出現下降。
“以目前的比例,基金減倉5個百分點,屬于中等級別的調倉,對市場的影響也不會如大家預計的那么大。”北京的一位基金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他認為,倉位監測數據難以避免滯后性,只有在8到10個百分點的變動比例下,才是較大的趨勢性變化。但他也認為,基金的倉位監測數據公布之后,卻能將基金減倉影響進一步放大。“但從長期看,基金公司總體的‘擇時’并不是那么成功。”這位分析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