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蘋果的iPad在全球引頸期盼下終于在美國各地正式開賣,不少人露宿排隊,只為了搶先嘗鮮;距離一萬多公里遠的中國深圳,同樣也有一群人為了iPad徹夜未眠。
動機沒變
上次仿iPhone,現在仿iPad
走在深圳的深南大道上,一間隱身在市區內的老舊公寓。屋子里廚房衛浴齊備,唯獨缺少舒服的冷氣、沙發、電視。四、五個年輕小伙子正在客廳埋首工作,他們有的緊盯著計算機,有的拿著測試儀器,有的在畫電路圖。
這里,曾經是山寨手機的大本營,過去三年,有將近百萬支山寨iPhone從這里產出。但現在,iPhone已成過去式,他們關注的,是iPad帶來的新變化。
“蘋果在全世界搞宣傳,我們就等著在這里接業務。”人稱“山寨王”的業者老王(化名)說。他是這個公寓工作室的頭兒,年僅二十六歲,已是一家公司的小老板,手下有二十幾位工程師幫他做事,身價人民幣上千萬,出入談生意甚至還有自己的司機!
蘋果動向已經成為深圳ICT產業發展的風向球,從去年蘋果要推出iPad的消息傳出,許多原本做山寨機的業者就已經摩拳擦掌,搶先推出各種類似iPad的平板電腦。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的估計,今年六月山寨iPad將大規模上市,以每月十五萬臺計算,今年深圳制造的“類iPad”出貨量將可達一百萬臺,將近是正版iPad銷售量的十分之一。
過去,老王只是眾多山寨機廠商之一。大學時就幫企業架網站、搞設計,賺了第一桶金的他,畢業后選擇到深圳創業。剛好讓他搭上山寨機的熱潮,第二桶、第三桶金滾滾而來,他也從老舊公寓里的一人公司一路搬到市區,規模擴大到二十人。
兩度創業都嘗到甜頭,但老王并不滿足。山寨機在中國,畢竟還是個地下產業,只有少數大廠能漂白成功,怎么樣都無法光明正大;并且,利潤越來越薄,本來每支可以賺十美元(約合新臺幣三百二十元),但現在“賺不到兩塊人民幣,”老王說。
他也曾嘗試擴大項目,改做小筆電、電子書,但沒有一項是成功的,他還是只能回頭、等待,看蘋果的下一步究竟是要做什么。
本質變了
上回拷貝外觀,這次升級系統軟件
三年前,iPhone問世,造就了一批中國山寨手機大軍,開創了獨特的山寨文化;三年后,iPad再起風云,不同的是,這批當年以模仿創新起家的大軍,累積了新的技術實力,準備迎接新一波的轉型浪潮。
“蘋果太有話題性,山寨風只能跟著iPad的氣旋向上轉,”拓墣產業研究所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總監羅澤生說。這個意思就是:只有喬布斯點名要做的,才會引爆商機。
然而,從iPhone到iPad,蘋果把整個消費性電子產業的邏輯,從硬件轉向軟件。嗅覺敏銳的山寨業者,自然也感受到了這股典范轉移的風向變化。
過去山寨iPhone的作法,主要是在核心芯片上,依靠聯發科提供的解決方案,再用便宜的模具仿出各大廠牌手機外觀,“就像堆樂高積木一樣,”老王說,完全是硬件的思維。但蘋果的在線軟件市集App store徹底改變了這個產業邏輯,逼得這些山寨業者不得不想辦法應對。
當蘋果推出下一個殺手級產品iPad時,外觀究竟是“高仿”還是“低仿”根本不是重點,“背后的軟件與內容才是靈魂所在,”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副所長張光平指出,這個部分無從仿效起,本土業者只能想辦法自行開發。
張光平認為,從iPhone到iPad,蘋果帶給山寨電子產品一個數碼匯流的方向。他表示,大陸現在出現的“類iPad”,實際上是電子書、MP4及Netbook的綜合體,芯片廠商、內容提供商與系統廠商,都能在這個新平臺上做出新的加值應用,而非只是過去的模仿改造。
換句話說,“類iPad提升了山寨市場的高度,帶來了第二個春天,未來將有更多品牌由此而生,”張光平說。
產業鏈變了
更多一人公司,轉做IC設計或程序
在iPad的帶動下,一條新的產業鏈于焉成形,越來越多的創新就此應運而生,類似像老王這樣的創業模式,在深圳正風起云涌。
根據深圳市科技會的統計資料,2009年深圳電子信息產業中,高階與創新技術產品產值將近人民幣八千億元,占全市產值的比重九成,在整個中國都受金融危機沖擊之下,還逆勢成長了12%,遠高于全國平均。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指出,手機仍然是深圳最主要的產業,去年出貨量超過四億支,在全世界市占率三成以上。
但如今,這批山寨大軍已經轉向。深圳工信部發布的《2009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也指出,山寨產品從手機行業日益向彩色電視、平板計算機等多個領域延伸,成為行業發展不容忽視的力量。
站在英龍大廈二十六層樓高往下看,“一條深南大道上,就有兩、三千家‘一人公司’,”二十年前就到深圳打拚,天鵬盛副董事長葉斌說。這些小型公司,絕大部分隱身在公寓里,主要都是設計服務公司(design house)。
他們過去從山寨手機起家,如今跟著蘋果的腳步,不是升級做高端的IC設計、軟件平臺界面,就是轉做內容與應用程序。
中國年輕工程師因為山寨文化展開創業之路,當美國人挑車庫里創業時,中國人選在公寓里發跡,“生活機能方便些唄!”山寨工程師小張笑著說。餓了就在廚房里燒點菜,累了進房間倒頭就睡。車庫精神飄洋過海,到了東方變成公寓文化。
“這種在地化的優勢,正是山寨轉型最大的契機,”臺大EMBA教授李吉仁說,因為“沒有人會比他們更熟悉大陸市場,”
山寨手機讓深圳業者賺到了錢,現在深圳的手機業者也在想辦法突破。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一批處在“灰色地帶”(gray zone)的中國手機廠商,正想辦法取得認證,前往印度,成為合法供應商,好打入這個重要的國際出口市場。中國山寨手機正轉型技術升級成“正規軍”。
新硅谷蓄勢待發
山寨能量,讓錢、人、技術都有了
場景轉到香港。四月十三日起一連四天,在香港舉辦的春季電子展,一群過去隱身地下的山寨業者首度露面,串聯起來宣示轉型決心。
這個每年都在擴大規模的展覽,去年參展廠商超過二千一百家。當中有一千家以上的參展廠商,就是從沒沒無名的深圳山寨仿冒業者跨入自有品牌之列。
從iPhone到iPad,遠在美國的喬布斯一定沒想到,他的每一個創新點子,都在引領著今年步入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深圳,這個中國科技重鎮的走向。
最近幾年,深圳市政府不斷提供小型創業者土地、租稅、買房上的補貼優惠措施,對于海外歸國的技術人才提供的貸款、補貼的額度更高。深圳市政協常委樂正表示,如果政府對深圳山寨電子產品加以引導扶持,使之走上自主創新之路,山寨軍有望成為深圳建設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一支生力軍。
過去靠著山寨創新的經濟模式,吸引了大批資金、人才與技術的深圳,如今正站在山寨的基礎上,隨著喬布斯的創意,積極轉型,要成為中國新硅谷。
延伸閱讀:山寨轉型5大商機——2010年預估產值
手機硬件:3,000億元
類iPad商品:750億元
IC設計:300億元
手機設計服務:75億元
單位:新臺幣
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各網站
整理:林俊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