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目前有14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常年在城鎮務工,其中近500萬人在省內流動,還沒有真正享受到同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務和市民權利,處于“半市民化”、“兩棲”狀態。
已經轉移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如何落戶?安徽省直住房公積金管理分中心對公積金貸款條件作出一定調整,其中對于父母、子女、親屬間的二手房買賣,省直公積金將不予貸款。
合理確定吸納人口規模
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首先要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合理確定吸納人口規模。
人要在城市落得住,關鍵要走產城融合的發展路子,培育各具特色的產業體系。沒有產業支撐,就不要盲目追求城鎮人口規模;沒有人口集聚能力,城鎮建設就不要盲目擴張。
統籌發展技術、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更加重視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發展。
進城農民保留農村福利
推進人的城鎮化,一個重要的環節在戶籍制度。我省將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使進城農民在享受城市居民社會保障的同時,保留現有附著在農村戶籍上的各種福利。
深入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積極發展公共租賃住房,逐步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農民工覆蓋。
要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實現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就學“零障礙”。
合肥經濟圈與皖江聚合
要按照《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要求,抓好新一輪省域、跨市域以及縣域城鎮體系規劃與修編工作。
皖江地區屬于重點開發區域,要抓住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機遇,著力提高基礎承載力和人口密度,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推動沿江城市聯動發展、跨江發展,促進合肥經濟圈與皖江城市
帶聚合發展,加快形成引領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皖北地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培育中心城市。皖南地區要堅持點狀開發、面上保護,把生態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放在第一位。
安徽省直住房公積金管理分中心對公積金貸款條件作出一定調整,其中對于父母、子女、親屬間的二手房買賣,省直公積金將不予貸款。
據悉,該中心營業部日前查出多名繳存職工持偽造購房、還貸材料騙支住房公積金的事件,其中部分為親戚間假意買房,實際是為獲取巨額公積金貸款。因此,此次該中心緊急叫停對這種情況放貸。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