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北師大教授叫鐘偉,他還是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的主任。
有幸聆聽鐘偉先生兩次講座。一次是在2004年9月21日,山東理工大學校團委和經濟學院主辦“文化名人報告之專家論壇”,是何帆先生和鐘偉先生的專場。那時我剛剛進入大學,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外,我還堅信“聽萬人言”對于自身成長和素養積淀有重要作用。所以也帶著筆記本從東校區趕來擠進西校區啟智樓報告廳,鐘偉先生講到“投資熱”和“通貨膨脹”的時候,提到國民待遇問題。這跟他現在對于17年后的1000萬不夠養老的看法有順承關系。
等再次聽到鐘偉先生的講座,是2006年山東理工大學建校50周年系列慶典活動的時候。那一年的5月13日“建校50周年學術論壇系列報告”——“經濟學家論壇”,經濟學院舉辦了鐘偉專場。鐘偉先生帶著“新巴塞爾協議”而來,圍繞跨國銀行和風險管理開講。那時我已經成了學校大學生記者協會和青春在線網站還有《理工青年》報的負責人,忙于布置采訪和活動趕場,沒有好好聽講。不過總算明白鐘偉先生這樣的經濟專家何以成了文化名人。
鐘偉先生學有專攻,人民幣問題、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研究很有成果,所以能提出17年后存款1000萬也不夠養老的問題。而他文筆又實在了得,在《聯合早報》等幾十種報刊雜志發表經濟評論和隨筆300余篇,其中多篇文章社會反響巨大并引發熱烈討論。鐘偉先生現在有兩部個人隨筆集(燕子李三:《感恩之心》《一生之水》,夠文化名人了),他在《英才》雜志2010年3月刊談17年后存款1000萬也不夠養老這個問題,用的標題是《多少錢夠退休后安度余生 1000萬未必夠養老》,文章字里行間通俗易懂而不失專業視角,娓娓道來切中要害。
鐘偉先生是人民幣問題專家,應該知道現在的1000萬絕對比不上17年前的1000萬,因為買不了那么多東西了。錢,不值錢了。同樣道理,17年后,1000萬的錢更不值現在1000萬的錢。或許,我們提倡超前消費是合理而正確的。說不定,17年后我們普通工薪待遇從一兩千已經變到一兩萬,那個時候掙個1000萬比現在掙個100萬可能也更容易。
2008年,中國香港人均GDP 30755美元(約合20萬人民幣),中國內地人均GDP約3300美元,預計17年后內地達到香港水平。美元按6元人民幣計算,2027年中國內地人均GDP,就是20萬,不吃不喝也要奮斗50年才能勉強存款1000萬。而理想狀態下中國人要存足了退休后25年左右可供生活開銷的錢才行。幣值不穩定,面值和實值的懸殊拉大,錢不值錢,1000萬誠如鐘偉先生所講,在中國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未必能夠養老。
而隨著后工業時代的來臨和人口自然生長率的降低甚至為負,中國老齡化社會的特征將更加明顯。截至2008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1095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了0.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15989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個百分點。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燕子李三:聯合國傳統標準),或65歲以上的人口達總人口7%(新標準),就是“老齡化社會”,超過14%為“老齡社會”。照此速度,在2027年,中國就是典型的“老齡社會”了。
鐘偉先生分析,現在離退休的5000萬老年人——按上面的數據,廣大城市無離退休手續的弱勢群體和鄉村老農肯定不在此列,基本上是由目前正在交納養老金的1.5億青壯年人養活著。而另外一半多的老人們,又去哪里找1000萬存起來養老呢?
老年人社會學近年也常常關注老年人喪失工作能力之后,享受平等國民待遇的問題。既然鐘偉先生得出“錢是紙,終生勞碌積攢,未必晚年安然”的理解,那么政府的福利保障就凸顯了重要性。我們可以不做一個高福利國家,但我們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
綜合報道 經濟形勢 勞動就業 政策法規 熱點推薦 創業新聞 創業指導 創業課堂 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 | 裝修日記 | 學駕駛經歷 | 免費信息發布 | 網站地圖
地址:合肥市臨泉路香格里拉花園 郵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備06007228號
版權所有:科杰服務(www.www.yeewaa.com) 建議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瀏覽本站,可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