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
1、不要趕著湊正好1分鐘
很多人打電話的時候常常趕在1分鐘前結束通話,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一位中國移動的工作人員說,其實在用戶通話到0:55的時候就已經算一分鐘了,所以0:55-1:00的通話時間其實是算你2分鐘的錢。
2、手機費的寄生蟲
如果你是中國移動的手機用戶,鍵入數字“0000”,發送短信至10086,移動將自動回復一條短信列表,顯示你的手機上究竟訂制了哪些短信服務,究竟是哪些短信服務商明著、暗著每月扣除您的手機費;鍵入數字“00000”,發送短信至186201,即可退訂所有短信服務。
讀者來信
案例一:電信網上系統錯誤扣除違約金導致用戶信譽危機


上圖:盡管在規定時間內繳費成功,但中國電信還是將用戶手機停機,并且扣除違約金0.06元
我通過電信網站系統繳納了3月份的話費共計118.41元,當時是通過網銀系統轉賬完成的。但是在5月6日時候電信將我的手機停機,說我沒有繳納3月份手機費。后來我登陸網上系統查詢,發現電信系統直到5月7日才扣除我4月26日繳納的話費(電信的規定是隔月6日扣費),然而根據電信的規定,延遲繳納上月電話費要扣除違約金,由于系統的延遲,我3月份的話費總額就變成了118.47元(其中0.06元是違約金),所以才導致我5月6日停機。
這期間我多次打電話給電信客服反應情況,希望他們能夠給出讓我停機的原因,電信客服的解釋是,第一我3月份的話費應該是118.47元,而我只繳納了118.41元,所以導致停機;第二,我的賬戶網上充值有100元的上限,也就是說當月我的話費超過100元以上的部分要留到下個月再繳納或者去營業廳繳納。但是這一點我根本不知情。
現在最讓我頭疼的是我的消費記錄上有0.06元的違約金,按照電信的規定,我通過網上銀行充值繳費的時間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因為電信的網上計費系統延遲錄入造成的,和我沒有任何關系,我希望電信能夠去掉我的違約金記錄
我停機以后立即向電信反應我在網上繳納的情況,但是客服竟然說查不到我的繳費記錄。然而就在第二天,客服又主動聯系我說查到了我的繳費記錄,但還是無法消除我的違約金記錄。在我再三的爭取下,電信說讓我提供充值繳費的發票才能從后臺幫我消除記錄。可是另我頭疼的是,我是通過網上系統繳納的,當時沒有及時去營業廳打印,我的手機號碼是重慶涪陵的,現在我人在重慶沙坪壩工作,我還必須為了這個事情專門回去一趟營業廳。而且也不確定能否補打印發票。
其實看看整個事情,如果不是因為電信的計費錄入系統延遲,根本不會產生這個違約金,這件事情整個錯不在我。可是卻讓用戶為它的責任買單。我的公司在做農產品的項目,即將進入融資階段,違約金對我個人的信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可是,我該怎么辦呢?
案例二:聯通計費系統延遲導致用戶損失300多元費用
我是用的是132號段的聯通預付費2G手機號,手機為諾基亞E71行貨。5月8日上午,我的手機有幾十元的話費,但是下午卻突然停機。并且倒欠費300多元。這期間我根本沒有用手機,卻出現了幾百元的欠費記錄!我感到非常震驚,打電話到10010查詢,客服說是我上網產生的數據費用。我百思不得其解,首先,我根本沒有上網,并且E71行貨手機也沒有所謂的內置扣費軟件陷阱,而且我也沒有安裝UCWEB或者地圖軟件,而在我手機的“鏈接功能-連接管理”選項里,沒有任何連接。第二,預付費用戶手機在余額使用完畢以后就應該停機,為何在我手機沒有余額的情況下還沒有停機,出現倒扣300多元的情況。第三,我查詢了當天的詳單,從15:00-15:57期間不斷的訪問網站又不斷的斷線,并且訪問來自于多個IP地址。
對此,聯通客服的回應是,因為聯通的計費軟件延遲導致預付費手機倒扣300多元的情況。
令我感到氣憤的是,因為聯通計費軟件產生的延遲誤差去要我來承擔,這個是我接受不了的。在我向聯通客服投訴希望能夠免除我扣費的情況,他們卻說這都是用戶的責任,不關他們的事,還說要盡快補交話費,否則聯通要采取云云措施等等。我現在每天和聯通的營業廳聯系,我不能夠不清不楚繳納這300多元的欠費金額,但是我這個號碼是實名,并且公司還有很多業務往來需要這個電話號碼,不能輕易換號。聯通總是要我等48小時才能處理,事情就此僵持不下了。
電腦報“黃槍說事”: 喊口號不如公開和透明
5月17日,也就是本期《電腦報》上市之時,恰逢一年一度電信節到來。今年電信日的主題是“信息技術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誠然,電信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城市。
悲哀的是,回首之間,運營商老問題依舊新問題卻層出不窮,用戶對運營商的憤怒和懷疑卻逐年上升。這種憤怒和懷疑,在我看來,不一定和運營商的暴利有關,而在于對運營商的不了解,來自于弱勢消費者和強勢運營商信息的不對稱。
在進行本期調查前,我向20位編輯部同事、100位消費者問了同一個問題,運營商收取的資費是通過什么計算并產生出來的?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零。
技術復雜不是借口,成本也不是借口(成本?從運營商的壟斷和暴利來看,需要考慮成本嗎?),真實的情況是,運營商骨子里表現出來的傲慢,和對消費者利益的忽視。表面上看,中國三大運營商有些不痛不癢的競爭,但實際上還是那種新型的大鍋飯,中國電信業還是處于高度的壟斷經營狀況。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從何尋求公開和透明?
綜合報道 經濟形勢 勞動就業 政策法規 熱點推薦 創業新聞 創業指導 創業課堂 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 | 裝修日記 | 學駕駛經歷 | 免費信息發布 | 網站地圖
地址:合肥市臨泉路香格里拉花園 郵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備06007228號
版權所有:科杰服務(www.www.yeewaa.com) 建議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瀏覽本站,可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