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天,國內權威報紙之一《北京青年報》發表署名記者趙新培的《多動癥兒童,暑期就診增三成》一文。文中引用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鄭毅教授的話說“北京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癥)的發病率已經高達4%—5%”。2007年10月7日,同一張報紙上又刊登一位叫朱珠的人寫的《兒童多動癥,告別紅處方》,稱“據權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學齡兒童的多動癥患病率為4.31%-5.83%”。按照這個比例算下來,估計全國共有患兒近2000萬!我又從網上查了一下相關資料,資料顯示近年世界各國都有兒童多動癥的發病統計,一般從4-14%不等,例如美國的發病率為10-20%,個別國家甚至統計為40%——什么疾病的發病率能達到這么高呢,傳染病也不至于此吧。這么大面積發作的全球性公共疾病,它到底是一種什么。
這時我看到了兩本書,一本是德國自然科學家、最佳醫藥記者耶爾格·布勒希的《疾病發明者》;另一本是美國著名記者蘭德爾·菲茨杰拉德的《百年謊言》,這兩本書都用翔實的資料和和透徹的剖析,揭露了現代醫藥發展中出現的種種“陷阱”與“黑幕”。他們不約而同地對“兒童多動癥”提出質疑,認為這是一種無端地被制造和擴大化的“疾病”。
看完這兩本書后,我又上網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同時重新翻閱了美國著名教育家、神經病學博士蒙臺梭利的教育論著,把所有的資料綜合起來,基本上可以得到一個清晰的認識——也許不能絕對地說“兒童多動癥”這個病不存在,因為它到目前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事;但就目前的診斷概念來說,它是不真實的。當下對該疾病的診斷如同把所有咳嗽幾聲的人都斷定為肺癌患者一樣毫無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多動癥”是個謊言。
一、從名稱的變遷,看疾病的無中生有
現代醫學的發展,使人們企圖用醫學解釋一切需要改善和校治的現象。孩子“不乖”自古就令許多人頭痛,于是這個問題進入了醫生們的視野。
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5年,法國精神科醫生霍夫曼寫了一本書《蓬頭彼得》,描寫了一個活動過度的兒童,這提醒人們對兒童躁動不安現象的關注。一個世紀后的1947年,有專家猜測少數兒童過度活動是由腦損傷引起的,故將該現象命名為“腦損傷綜合癥”。
由于這樣定義不足以解釋大腦從未受傷的孩子們好動的表現,腦損傷之說行不通,就有人提出這是“腦輕微損傷”的結果。可是,“腦輕微損傷”說在許多兒童的生理檢查中根本找不到,在成長過程中也無跡可尋,這樣命名也行不通。于是,就離開大腦,提出“行為功能障礙”——這個名稱回避了病因不清的尷尬,只是以“表現”來命名?蛇@個名稱由于概念太模糊,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禁止。
但兒童行為不乖已被醫療界認定為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
1962年一個國際兒童神經科學工作會議決定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暫時定名為“輕微腦功能失調”(MinimalBrainDysfunction,簡稱MBD)。1980年,美國公布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中,將此命名為“注意缺失障礙”(AttentionalDeficitDisorder,簡稱ADD)。最后,在1987年,美國精神科醫生發明出現在最廣泛的名稱“注意缺陷多動癥”(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簡稱ADHD)。[1]
從名稱的演變可以看到,病癥名稱產生于猜測,又隨著人們對猜測的懷疑而調整。逐漸由硬性特征過渡到模糊特征,由可察性過渡到不可察性。它不是由于深入研究探索而使事情向真相靠近,只是為了保留猜測的合理,讓名稱變得有更大的解釋空間。
這種名稱的演變實現了兩個目的,第一擺脫診斷學上的尷尬;第二成為普遍適用的病癥。
由于疾病本身尚屬猜測,如何診斷就成了問題。但現實是,很多孩子被言之鑿鑿地確診為患了“注意缺陷多動癥”(ADHD)。那么,我們看看這個病是怎樣被診斷出來的。
二、診斷上的輕率與簡陋
從資料來看,“多動癥”檢查基本上都是主觀判斷,很少有客觀依據。有的醫生也會做腦神經檢查和生物指標化驗,但這些對大多數體格無明顯缺陷的兒童無意義,且各項生化指標與病癥的形成關系也屬于猜測,不具有切實的臨床診斷意義。
我問了幾個被診斷為有多動癥兒童的家長,有國內的有國外的。接受的診斷手段都差不多,主要是醫生向家長詢問情況,和兒童的談話,并對兒童行為進行觀察;另外使用“診斷量表”,根據量表得分,判斷孩子是不是多動癥。
量表似乎是一種客觀診斷手段,它最能讓人相信醫生診斷的準確性。真是這樣嗎?
下面三個量表是被國內多家醫院及中國兒童健康網、兒童博客網和中華育兒網等相關醫療網站采用的。為了說明問題,請原諒我不厭其煩地把它們羅列在這里。
美國簡化康奈爾兒童行為量表
、倩顒舆^多.一刻不停()
、谂d奮活動,容易沖動()
③惹惱其他兒童()
、茏鍪虏荒苡惺加薪K()
、葑⒉话()
、拮⒁饬Σ患小⑷菀追稚()
、弑仨毩⒓礉M足要求、容易灰心喪氣()
、嘟洺R卓()
、崆榫w變化迅速劇烈()
、獠淮笈虺霈F意料不到的行為。()
診斷:得分計算:沒有—0分;稍有—1分;較多—2分:很多—3分;總分超過10分為陽性,即為多動癥。
上海市多動癥協作組制定的兒童多動癥行為量表
、偕险n時坐立不安。()
②上課時經常講話()
③上課時小動作多()
、馨l言不舉手()
、莶粚P模瑬|張西望,易因外界干擾而分心()
、耷榫w變化快易與人爭吵()
、叱H侨烁蓴_人活動()
⑧不能平心靜氣玩耍()
、嶙鍪滦难獊沓,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有始無終()
⑩做事不計后果如何()
⑾隨便拿父母鈔票,或在外偷竊()
、衼G三落四,記憶力差()
、褜W習成績差()
、艺f謊、罵人打架()
診斷:得分計算:沒有—0分;稍有—1分;較多—2分:很多—3分;總分超過10分為陽性,即為多動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