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月1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后,常州的賴先生,在自己的淘寶店里增加了代人看望父母的業(yè)務,但一直少人問津。時隔近兩個月后,令賴先生欣喜的是,這種“付費的親情”終于出現(xiàn)了第一個買主。據(jù)店家稱,這位遠在深圳的買家璐璐(化名),于8月25日下單,委托店家上門看望常州老家的父母,提供聊天、打掃衛(wèi)生等服務,費用是350元。昨天,此事在論壇上,引起熱議。
“看望父母”首筆訂單
賴先生的淘寶店名叫“我來幫常州跑腿服務中心”,2007年12月就開了起來。他說,開始店里可提供“看望老人”、“看望病人”、“代購物品”等服務。
今年7月1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開始實施,里面提到了分開居住的子女應“常回家看看”。
考慮到市場需求和商機,7月中旬,賴先生隨即在自己網(wǎng)店上增加了一項“看望父母”的服務。“給父母送禮品、做飯,陪父母聊天拍下父母的視頻或照片等,反正一切根據(jù)客戶的需求來服務。”
不過,賴先生表示,服務項目剛上架后兩三天,有人咨詢過,但之后便一直無人問津了。直到8月25日,網(wǎng)友“monicafeiyan2013”的出現(xiàn),打破了沉寂。據(jù)賴先生介紹,這位客戶名叫璐璐,是常州本地人,父母住在新北區(qū)。
為什么要買這個服務?
據(jù)賴先生介紹,璐璐目前在深圳工作,每年只有春節(jié)才能回家一次。“她說已經(jīng)大半年沒回家了,工作又忙,雖然平時有電話聯(lián)系,但怕兒女擔心,父母有什么困難不一定會說,因此還是希望有人能代替她,親自上門看看父母情況如何,這樣她也就放心了。”
賴先生說,收到任務后,他也明確跟璐璐交待了,“上門看望可以,但必須征得委托人父母的同意,畢竟是陌生人上門,老人不愿意,我們也不會上門的。”溝通過后,璐璐才正式下了單。
當現(xiàn)代快報記者提出想跟璐璐直接溝通時,賴先生表示,他也幫著溝通過,不過璐璐本人并不愿意接受采訪,而且公司有規(guī)定,服務過后就不能再打擾客戶了。
不過賴先生給記者提供了一張服務詳單,記者看到上面詳細寫著委托人、服務對象的一些信息,還有服務對象的簽名——“陳某”,賴先生說這是璐璐母親簽的。
350元都有哪些服務?
8月26日上午9點多,按照璐璐的交代,網(wǎng)店工作人員買了老人喜歡吃的小麻糕、牛奶、米粉上門。
“老人沒有很排斥,璐璐的母親露出些遺憾,她還是希望女兒能親自回來看望,不過父親比較理性,他說能體諒女兒。”從老人的臉色及說話狀態(tài)看,工作人員表示璐璐父母精神面貌還不錯。為了讓老人高興,工作人員陪著聊天時,“說的都是他們年輕時的事,也許很少有人上門,老人興致蠻好的”,賴先生說。
賴先生說,當時,在征得兩位老人同意后,工作人員還為老人讀了一會報紙。之后,還幫老人打掃了衛(wèi)生。“拖了地后,發(fā)現(xiàn)家里灰塵不少,估計老人平時打掃不便,我還額外幫他們擦了陽臺和房間的玻璃。”
“在確保老人家中水電氣安全后,當天下午1點,工作人員才結(jié)束服務。臨走時,璐璐父母還托工作人員帶了話,‘讓璐璐安心工作,不要太擔心家里’。”賴先生表示。
8月27日17:33,“monicafeiyan2013”成功付了款,一共350元。8月30日18:27,她給出了“做事負責,放心,期待下次合作”的評價。
調(diào)查
花錢請人看望
五成網(wǎng)友說不
“花錢請別人看望自己的父母,你怎么看?”昨天,賴先生做成第一單業(yè)務的事,被曝光在化龍巷上,也引起了不少網(wǎng)友的討論。
據(jù)化龍巷發(fā)起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能接受這樣的付費業(yè)務也愿意嘗試的網(wǎng)友只有15%,37%的網(wǎng)友表示不能接受,48%的網(wǎng)友能接受,但表示不會去嘗試。五成網(wǎng)友認為這種花錢請別人看望自己父母的做法不恰當,“自己的父母還是要自己去看。”
記者也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出乎意料的是,幾位市民的觀點非常一致,他們也認為這種服務“沒有什么價值”,“父母還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請別人去,還要花錢,有什么用呢?除非真的相隔較遠,又事出突然,可以請朋友去看看,但一般不會請陌生人去。”市民陸先生說。
市民老徐說,“中秋節(jié)快到了,還是自己抽空回去陪陪父母吧!”
對此,賴先生表示,他也深知這個服務并不被大眾所接受,不過有了第一單業(yè)務,表明還是有需求存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