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票房已破10億的《西游·降魔篇》尚在熱映,投資方已經為票房分成問題扯破了臉。影片兩大投資方比高集團和華誼兄弟日前各發公告,劃分自己的分成比例,但兩份公告顯示的數值有不小出入。知情人表示,兩方此次分歧的根源,在于并不完善的合同。據了解,周星馳在比高集團任執行董事一職。
事由:比高與華誼爭搶利潤
2月25日,《西游》票房正式宣告破10億。與此同時,華誼兄弟發表公告稱,公司已從《西游》的發行中收獲1.96億元的稅前利潤,是《西游》“中國地區票房最大收益方”。
針對華誼方面的表態,另一投資方比高集團發文回應稱,只有投資方才有資格分成凈收益的70%,華誼僅為發行方,只能參照“其它投資方可享有取得該影片在大陸地區發行凈收益的10%至30%分成收益的權利”的條款進行收益分成。
簡單來說,華誼想加入70%的陣營進行分成,比高則認為,華誼最多只能拿30%。
焦點:華誼是不是制片方
在這場分成大戰中,比高揪住的重點便是,“華誼只是發行方,但不是投資方”,所以,華誼只能以“其它投資方”的名義,去分剩下的10%至30%分成收益。按照電影投資的慣例,比高所指的“投資方”其實就是“制片方”的意思,那么兩方爭論的焦點便在于,華誼到底是不是《西游》的制片方。
針對此,騰訊娛樂采訪了參與影片運作的一名知情人。該知情人稱,《西游》立項制作之初,華誼的確沒有參與投資,但影片上映之前,比高為分擔投資風險,將制作權按比例拆分甩賣,此前已經拿下發行權的華誼,恰在此時介入。
至于華誼的此次介入是以怎樣的合作方式,該知情人表示,雙方的具體約定自己不清楚。也就是說,兩家公司如何規劃制片與發行職責和權限的細節,無人知曉。這個合同中的疑點,恰恰成為了此場分成大戰,雙方爭執的焦點。
根源:合同簽的不細致
顯而易見,投資方身份的模糊導致合同存疑,是此次《西游》分成大戰的根源所在。在《西游》宣傳方和頌世紀副總李磊看來,華誼此前公布的公告內容,就能顯示出問題的端倪。
華誼公告顯示,“投資方”在獲取70%到90%收益分成時,有按票房區間收取不同比例分成的協議。而票房區間的劃分,僅有“1000萬元以下”、“1000萬元至2000萬元”及“2000萬元以上”三個部分。
李磊表示,對《西游》這樣一部投資規模的影片來說,這樣的條款設置看似細致,但幾乎沒有實際作用。而之所以對《西游》這樣一部大投資的影片設定如此低的收益區間線,這只能說明,投資方在影片的票房預期上,并沒有達成一致。
先是合同中對各路投資方的身份設定不明晰引起爭議,后是合同中設置效果為零的條款,可以想見,《西游》的合同在簽訂之初就問題多多,現在鬧出比高與華誼的分成大戰,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法:爭議其實都是為了股價
有意思的是,比高與華誼的分成爭議,更多時候是以財經新聞的方式登場的。最近的這一把火始于25日早盤,華誼股價大跌超7%,午間華誼便發布公告,宣布自己將從《西游》中獲益1.96億的稅前利潤。比高迅速跟進駁斥,才將這把火燒熱。
接受采訪的知情人稱,比高與華誼都是上市公司,熱炒自己在《西游》上的收益,終極目的其實無非還是為了股價。這位知情人還表示,別看雙方現在表面上撕破了臉,但其實相互之間的關系,應該還是頗為友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