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亚洲_69pao在线成人免费视频_黄色三级网络_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新聞聯播》30年發展史

熱點關注 時間:2012-11-13 作者/發布人:科杰在線 點擊:1071
  從來沒有哪個媒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新聞發生場,除了CCTV;也從來沒有哪個CCTV的欄目聚集著如此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除了《新聞聯播》。在某種程度上,CCTV和《新聞聯播》不僅僅是一個專有名詞,也是一個形容詞。

  上圖主持人照片由左至右分別為:李娟、趙忠祥、薛飛、杜憲、楊柳、賀紅梅、羅京、李瑞英、邢質斌、張宏民、李修平、王寧、海霞、李梓萌、康輝、郭志堅

  在央視臺史陳列室里,被傳媒學者展江稱為“標準的黨的新聞工作者”的《新聞聯播》現任主持人邢質斌和羅京的照片,和另外兩位19年前離開《新聞聯播》的主持人薛飛、杜憲的照片,并列在一排。尹克路攝
  
  從1978年1月1日開始,CCTV新聞聯播開播,迄今整三十年。三十年來,這是中國大陸知名度最廣、全世界觀眾數量最多的電視欄目。盡管面臨越來越多的質疑和壓力,三十年收視歷史所形成的巨大慣性,依然推動著數以千萬計的觀眾在每天晚上7點打開電視機,收看《新聞聯播》。它是這個國家機器里宣講系統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意識形態符號。它的永遠不茍言笑的播音員,被稱為國臉;時政新聞里不同級別領導人的出鏡時間,被精確到秒;主持人服飾的顏色冷暖,意味著國家大事當天可能呈現的基調;節目形態和播音員人選的些許變動,就意味著政治格局的調整征兆;而“今天的新聞聯播大約需要59分鐘”,往往意味著有重大事件發生。它也是這個國家公共話題的放大器,在朝野分際間承載著既嚴肅又可笑的重重揣度和質疑。無論是畏懼它,習慣它,麻木它,嘲笑它,受眾最后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去關心它,議論它。大到當晚播發的一篇次日見報的《人民日報》社論,小到主持人的發型和服飾的些微變化,它總是被頻繁地解讀、演繹甚至攻擊。三十年間,它甚至被涂上了某種輕喜劇和泛娛樂色彩。新聞聯播的意識形態符號色彩,如何練成?它交織著政治權威、壟斷商業利益乃至輕度娛樂色彩的傳播手段,又將走向何方?
  
  最早的主播:李娟、趙忠祥
  
  李娟:北京廣播學院第一批播音專業學員,1973年被選調入央視,1980年成為《新聞聯播》的第一代主播。
  
  趙忠祥:《新聞聯播》第一代主播,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進入白宮采訪美國總統的記者。
  
  中途離開的主播:薛飛、杜憲、楊柳、賀紅梅
  
  薛飛:上世紀80年代任《新聞聯播》主播,1992年赴匈牙利。
  
  杜憲:上世紀80年代任《新聞聯播》主播,2000年受聘鳳凰衛視。
  
  楊柳:1989年7月進入央視,現為《子午書簡》、《電視詩歌散文》主持人。
  
  賀紅梅:曾是《新聞聯播》的“小字輩”。1994年4月1日,央視新聞節目大改版,確定由她和康輝共同主持《世界報道》。
  
  現任主播:羅京、李瑞英、邢質斌、張宏民、李修平、王寧
  
  羅京:對全國觀眾來說,他就是《新聞聯播》最熟悉的面孔。
  
  李瑞英:1986年至今一直在央視新聞中心工作,現任播音組組長。
  
  邢質斌:進入央視主播新聞20多年,是《新聞聯播》節目組資歷最老的主播。
  
  張宏民:1982年畢業后進入央視工作。
  
  李修平:1989年由甘肅電視臺上調央視,主持《新聞聯播》及各檔新聞節目。
  
  王寧:1989年被選入央視任新聞播音員。
  
  新晉主播:海霞、李梓萌、康輝、郭志堅
  
  海霞:2007年12月6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端莊的女主播”。
  
  李梓萌: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漂亮的女主播”。
  
  康輝:2006年6月5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穩重的男主播”。
  
  郭志堅:2007年12月9日晚首次亮相《新聞聯播》,被網友譽為“新晉主播中最帥氣的男主播”。
  
  《新聞聯播》發展史
  
  1976年7月1日,北京電視臺第一次試播《全國電視新聞聯播》,播出時間10~15分鐘,只有外景片,沒有播音間的口播,是為《新聞聯播》的前身。
  
  1978年1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正式開播。
  
  1979年9月1日,央視創辦新欄目《國際新聞》;1980年,《國際新聞》并入《新聞聯播》。與此同時,《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增至30分鐘。
  
  1981年春天舉行的青島會議作出兩項重大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臺都是央視的集體記者,有責任有義務向央視供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臺必須轉播《新聞聯播》。《新聞聯播》由此構建了世界觀眾群體最大的新聞傳播網。
  
  1981年10月1日,央視開始在《新聞聯播》之后播送天氣預報。
  
  1982年9月1日開始,重大新聞的發布時間提前到19時的《新聞聯播》發布,從而確立了這一欄目獨立新聞發布機構的權威地位。
  
  1983年10月18日,《新聞聯播》第一個駐外記者站香港記者站建立。
  
  1984~1987年,《新聞聯播》開始派遣駐外記者,加強了國際新聞的報道。
  
  1987年7月1日,《新聞聯播》播音員由一人主持改為兩人主持,節目結束時,打出編播制作人員名單。
  
  1988年12月1日,中央臺新聞中心正式成立,確定了采、編、播“一條龍”的管理體制,通過體制創新來推動《新聞聯播》的發展。
  
  1991年9月1日,《新聞聯播》通過國際衛星頻道走向世界,覆蓋全球。目前,《新聞聯播》在全世界1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8個記者站(點),并與CNN等全球知名的電視機構建立了新聞節目交換合作關系。
  
  1991年12月19日,《新聞聯播》主持人開始使用新聞提讀器,增強了主持人和觀眾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央視在美國建立記者站。
  
  1994年7月21日,《新聞聯播》直播了亞太一號衛星發射的情況,首次實現同步編排播出。
  
  1996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由錄播改為直播。
  
  2008年1月24日上午11點,北京復興路11號,央視方樓14層會議室,北京奧運會前央視內部規模最大的一次機構改革和調整正在這里宣布。室內溫暖如春,但在座的從部門主任、制片人到普通編導,除了既得利益者,大部分人心中感到了一絲寒意。消息已在央視內部傳開:所有的調整春節以前必須到位。他們的職位和利益,將因這個會議而改變。
  
  機構改革和調整的內容,大多數人之前已經陸續得知。作為改革的重頭戲,央視將以《新聞聯播》為主體,成立一個聯播編輯部,與此同時,央視在外享有盛名和最具專業水準的團隊——新聞評論部,將被分拆。
  
  有人揣度,《新聞聯播》開播三十周年之際的這場改革,目的在于重振《新聞聯播》,然而,他們依舊茫然,央視與生俱來的頑疾——這個交織著政治權威、壟斷商業利益乃至披上輕度娛樂色彩的中國意識形態的宣講符號,能真正奔向新聞的大道嗎?
  
  1980年11月開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判林彪、江青兩個反黨集團的報道在《新聞聯播》陸續播出,盡管當時電視機還屬于普通家庭很難擁有的奢侈品,這仍然是目前有據可查的新聞聯播初期發展史上首輪收視高峰,其時其景,唯有“萬人空巷”四字可以形容。
  
  很少有人知道,《新聞聯播》一開始并不叫《新聞聯播》,它有個冗長的名字:《全國電視新聞節目聯播》。這個節目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在當時的北京電視臺播出,內容主要是各地電視臺寄來或專程送來的電視新聞片。當時電視新聞都由膠片拍攝,加上路途遙遠,等到膠片送到北京再沖洗出來播出,新聞往往成為舊聞。
  
  等到1977年底,微波線路網相繼建成,實現真正的《新聞聯播》的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了。設計新片頭的任務交給了美工組的負責人張德生,有著多年電視設計包裝經驗的張德生覺得原來的節目名字實在太長,打在屏幕上字會很小,與畫面也很不協調,建議把名字改成《新聞聯播》。就這樣,從1978年1月1日起,《新聞聯播》這個名字正式啟用。從最初的播音員背后屏幕左上角窄窄一塊的白底藍字標牌,到現在特技轉出鋪滿全屏的藍底黃字;從一座高聳著的廣播電視發射塔到平鋪著的中國地圖,再到轉動著的地球儀,《新聞聯播》已經走過了整整三十年。
  
  留給歷史的,是1978年1月1日那天值班編輯黃一中手寫的一張節目串聯單。上面載明,這一天開播的《新聞聯播》頭條新聞是“鄧副主席出席國務院辦公室招待會,同外國專家歡慶新年”,時長3分鐘;緊接其后是兩條社會新聞:“河北馬萬水工程隊勇奪新高峰”,時長也是3分鐘;“山西平定縣糧食獲得豐收”,時長1分40秒。
  
  如果從名分上來較真,《新聞聯播》其實出生在中央電視臺之前。《新聞聯播》開播三個半月后的1978年4月18日,據當時的中央廣播事業局辦公室下發的第001號文件,北京電視臺才“經華主席、黨中央批準”,正式改名為“中國中央電視臺”,對外簡稱CCTV。
  
  “中央”二字,在政治學上也許是個含混不清的概念,在意識形態領域卻是一個極具殺傷力的字眼。除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此前和此后,還很少有媒體命名時被冠以這兩個字。但無論是當時批準改名的機構,還是眼看著這個名字橫空出世的那些人,都無法想象,多年以后在央視舉辦的一場二人轉選拔賽上,來自東北鐵嶺的那個農民趙本山會針對這個名字,當眾說出那句經典的話來:中央臺的毛病就是真把自己當中央了。
  
  無論怎樣,作為當時大陸的新媒體節目樣式,《新聞聯播》很快就讓人們領教了電視傳播的威力。1980年11月開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判林彪、江青兩個反黨集團的報道在《新聞聯播》陸續播出,盡管當時電視機還屬于普通家庭很難擁有的奢侈品,這仍然是目前有據可查的《新聞聯播》發展史上首輪收視高峰,其時其景唯有“萬人空巷”四字可以形容。
  
  翌年四月,全國電視新聞工作座談會在青島開會,這次為期一周的青島會議首度為《新聞聯播》度身量做了兩大毫不含糊的特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臺都是中央電視臺的集體記者,有責任有義務向中央電視臺供稿;同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必須轉播《新聞聯播》節目。
  
  這種地方無條件支援中央的體制一直沿襲至今,即便是在國內地位獨特的上海,2007年7月以后,東方衛視也開始轉播《新聞聯播》。央視專設了一個與地方衛視對接的部門,即新聞中心下轄的地方新聞部。各省衛視也都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和央視聯系,名稱不一,如廣東衛視叫傳京組,湖南衛視叫微(波)傳(送)組,還有的地方索性叫重點報道部。這也是中央電視臺至今無需在大陸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立記者站的主要原因。
  
  除了湖南衛視這種極少數已經靠市場生存的異類外,在各省衛視基本都成為各省“電視黨報”的大格局下,各地宣傳部門都把“上聯播”當作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在兩會等重要會議期間,對上是宣揚領導政績的時機,對下則成為各媒體單位的任務。鳳凰新媒體總編輯吳征,曾經在安徽衛視新聞部擔任某職務,回憶起十余年前帶著任務進京為“上聯播”奔走的經歷,依然感慨不已。
  
  青島會議后的第二年9月1日,恰逢中共十二大召開,中央決定將重大新聞發布時間,由原來20點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節目發布提前到《新聞聯播》節目發布。自此,從1978年到1982年短短四年間,央視獲得了對上的獨家授權,對下的絕對支配,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政策壟斷為表征和以政府喉舌為實質的巨無霸媒體地位。
  
  這個巨無霸的核心,顯然就集中在《新聞聯播》這一核心欄目上。在這個30分鐘左右時長節目的龐大陰影下,伴隨著彼時媒體傳播形式的升級換代,之前風靡一時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縱橫》欄目,極具權威的《人民日報》社論等,都慢慢消退了影響。
  
  緊跟在《新聞聯播》之后的15秒廣告時段,其廣告費是所有電視節目中最貴的。1995年中央電視臺推出該時段廣告招標,曾經創造了“標王”的新名詞。標王折射的行業變遷、傳遞的經濟信號以及自身發展的戲劇性演變,使得這一稱呼被賦予了超過其經濟行為本身的內容。
  
  喻三龍描述他曾經送審聯播的數十次經歷:巨大的聯播審看間里,朝西是一臺同樣巨大的電視,審片的時候,分管的副臺長和中心主任坐在東邊的兩張大沙發上,送審的記者、陪審的制片人和部主任等則分坐在南北兩側的長椅上,沙發中間的茶幾上有兩部引人注目的電話,其中一部是可以直通中南海的紅機電話。
  
  聯播式運作體制
  
  相比央視其他欄目,《新聞聯播》是一個相當獨特的運作機構。在新聞形式上,它不同于一般的消息,也不同于純粹的專題,其大致內容播出的順序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外交、訪問、會議以及視察活動,中共中央或中央政府開的某項會議,有意思的是,這里面的新聞先后次序排列完全不是以其重要性,而是由領導人的排名先后決定的,同樣,在重要會議上,政治局常委以外的每一個政治局委員,也都會給與時長大體相等的鏡頭。
  
  在組織架構上,《新聞聯播》雖然隸屬于央視新聞中心的新聞編輯部,但迥異于央視絕大部分欄目采用的制片人負責制,也沒有專門的采編團隊,主要由中心下轄的時政新聞部、社會新聞部、地方新聞部和新聞采訪部四個部門供稿。
  
  負責時政新聞供稿的時政新聞部,是其中最為要害的部門。和央視對駐國外記者站人選的要求一樣,在該部工作的記者編輯一般要求是臺聘以上的職工,這些在政治上要求絕對可靠的職工,因為近水樓臺,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地方官員爭相結識的對象,以至于一位跟隨采訪了幾年某屆國務院主要領導的時政新聞部年輕記者,在家鄉舉行婚宴時,竟有當地4名以上副省級領導出席。隨著這位領導退休,這位記者索性也走向了從政之路,現在已經是內蒙古某盟的副盟長。
  
  似乎是作為一種特別的規格和待遇,在復興路11號的央視方樓二樓,《新聞聯播》是唯一一個享有專用審看間的欄目。每天下午五時半左右,分管新聞的副臺長和新聞中心主任便在這里審看當天播出的《新聞聯播》樣片,重要的時政新聞往往還需經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領導審看。一條新聞最后能否上聯播,除了分管的副臺長和新聞中心主任,誰也心里沒底。
  
  曾經在地方衛視和央視都工作過的資深電視記者喻三龍(化名),有選送新聞上聯播和自己直接給聯播拍攝新聞的雙重體驗。喻回憶,自己選送或拍攝的新聞,倘若能上聯播,是一件相當令人興奮的事情,倘若還能入選聯播頭條,通常會贏得領導的特別表揚。
  
  喻三龍描述送審聯播的數十次經歷:巨大的聯播審看間里,朝西是一臺同樣巨大的電視,審片時,分管的副臺長和中心主任坐在東邊的兩張大沙發上,送審的記者、陪審的制片人和部主任等則分坐在南北兩側的長椅上,沙發中間的茶幾上有兩部引人注目的電話,其中一部是可以直通中南海的紅機電話。
  
  喻三龍印象最深的是好幾次正在審看時,紅機電話一響,審看的臺領導手一抬,送審的記者立即按住暫停鍵,眾人馬上屏息靜氣。鴉雀無聲中,就見領導對著電話一邊點頭一邊說是是是,等到領導放下電話,手一指,記者馬上按下PLAY鍵,大家也跟著松了一口氣,繼續審片。審過了的,歡天喜地,趕快將樣片送到新聞編輯部聯播組當天的值班編輯手上;要改的,屁滾尿流,也立即蹦到隔壁機房修改;片子斃了的,垂頭喪氣而去。
  
  楊偉光改革
  
  對《新聞聯播》的開創性貢獻,無法繞過一個人。這個叫楊偉光的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在1985年調任央視副臺長時,還完全是一個電視外行。但到1999年楊卸任央視臺長一職時,其才華和貢獻幾乎獲得臺內外一致公認,央視新聞中心一位資深制片人回憶,身為臺長的楊偉光,能為一個選題一個策劃到上級宣傳主管部門據理力爭,在那里“說話也很有分量”。
  
  1986年1月29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發生爆炸,《新聞聯播》將其列為頭條,并播放了足足6分鐘。將國際新聞置放在國內新聞之前播出,這是一向以刻板形象示人的《新聞聯播》最為出位的一次。在剛剛出版的《楊偉光的央視歲月》一書中,現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的楊偉光透露,這是他親自拍板決定的。
  
  《新聞聯播》在新聞領域的突破,由楊偉光最得力的一個部下孫玉勝協助完成。1993年,孫玉勝率領從聯播出來的一批人招兵買馬,創辦《東方時空》,第一次在中國電視界引入早間新聞的概念。次年4月1日,孫玉勝又在聯播之后的13分鐘時段開辦《焦點訪談》,用楊偉光的話來說,是“讓評論性節目進入以聯播為核心的晚間黃金時段”。以此為基礎,央視發展成立了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這一中國電視媒體圈內赫赫有名的先鋒團隊。
  
  央視新聞中心一位主編回憶,《東方時空》剛剛創辦時,幾乎成就了中國電視業的一個神話,時空的記者出差時甚至會碰到激動萬分的列車員親自端來洗腳水。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痛并快樂著”的白巖松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偷偷過來評論部干私活,一邊還在感嘆“一條狗牽進中央電視臺叫幾天就會成為一條名狗”;而離開湖南衛視來到新聞評論部的王志,正在地下室里過著后來被他稱為“打了8年臨時工”的北漂生活。
  
  新聞評論部首任主任孫玉勝現在已是央視副臺長。在一本名叫《語態——改變中國電視的十年》的回憶錄里,他詳細記錄了從1993年到2003年創辦新聞評論部這個過程。這種極具開放性的文化氛圍,一直延續到1990年代末。一部名叫《分家在十月》的新聞評論部年會視頻作品,在網絡上廣為流傳,成為對這種氛圍的經典詮釋。
  
  “時間緊,任務重,能不能繞過真理部?”2008年元旦,在央視附近一個茶樓里,鳳凰新媒體總編輯吳征回憶起該片經典臺詞時仍然激動,“是走理性的平安大街還是走激情的三環路?”他當初辭掉在安徽衛視的正式工作投奔新聞評論部,僅僅因為那部沖擊力極強的《分家在十月》的片子。很難想象,這種延安圣地般的電視新聞高地,居然最初脫胎于《新聞聯播》。而彼時的《新聞聯播》,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也最關心的一句話,往往是主持人的最后一句——預報當天《焦點訪談》即將播出的內容。
  
  如果說前述改革是遵循新聞規律打破陳規,楊偉光對《新聞聯播》的另一個革命性創舉,是對其經濟價值的開發。
  
  1993年底,在《新聞聯播》之后天氣預報之前,楊偉光拍板加了一則30秒的廣告。這一在當時被視為離經叛道的創舉,甚至讓時任廣電部長的艾知生都覺得不安,不得不操起電話親自向楊偉光詢問詳情。
  
  但也就是從這則廣告開始,央視開始依托《新聞聯播》前后黃金時段進行點石成金般的廣告招標。而今,央視一套和新聞頻道兩個頻道中,并機播出的《新聞聯播》開播前后短短數分鐘黃金時段的廣告招標金額,占據了CCTV16個頻道全部廣告收入的絕大部分。2007年度,黃金時段招標總額甚至突破80個億。有人因此評價說,某種意義上,楊偉光讓《新聞聯播》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印鈔機。
  
  央視新聞評論部的一些老人們認為,楊偉光時代是央視的一個巔峰,自然也是《新聞聯播》影響力的一個巔峰。他們喜歡回憶2000年以前的央視歲月,覺得那是央視曾經的“最好的時光”。
  
  孫玉勝在新聞評論部的搭檔,現央視副總編袁正明認為,無論是楊偉光還是孫玉勝,無論是就《新聞聯播》本身還是外圍進行的任何一個改革,都離不開彼時思想解放的大環境。他回憶,創辦《東方時空》和《焦點訪談》,一方面是響應鄧小平南巡講話,另一方面肇始于1993年初的電視宣傳工作會議,時任中宣部部長丁關根指示,“要創辦一批新的欄目”。
  
  2008年第一個月最流行的口頭語叫“很黃很暴力”。這個對2007年12月27日晚《新聞聯播》一則普通消息的狂熱解構和激烈反諷,幾乎一夜間席卷了整個中文網絡,也極具反諷意味地自動成為迎接《新聞聯播》三十周年的網絡獻禮。
  
  作為一名曾經多次給《新聞聯播》供稿的央視記者,喻三龍則感嘆這個記者太笨,用他的話來說,“主旋律的創新表達”其實一直是《新聞聯播》的主要任務,即便是在楊偉光治下的巔峰年代,《新聞聯播》也一直有自己完整的一套意識形態植入技術。
  
  1987年國慶節前后,《新聞聯播》在常規節目之外首次推出掛標系列報道《改革在你身邊》,被業內專家稱為“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新形式”。此后,1989年下半年9至11月的三個月間,為了謳歌新中國成立40周年的成就,《新聞聯播》一口氣播出創紀錄的180集系列報道《彈指一揮間》,這種形式一直延續到現在聯播中推出的《時代先鋒》和《永遠的豐碑》。
  
  由于擔心這類千篇一律的語態會令人疲憊甚至厭惡,傳播效果會陷入遲滯甚至停頓,從本世紀初開始,聯播就嘗試在“會議沒有不隆重的,講話沒有不重要的”之類黨八股宏大敘事中,引入《百姓故事》式的個人化微觀敘事。
  
  這種語態改革的高潮在2007年6月10日到來。這一天,《新聞聯播》和《新聞30分》同步推出一個叫《百姓紀事》的欄目,開篇報道《徐少勤和他門前的一條路》,講述安徽蚌埠徐家灣農民徐少勤從稅負較重不斷上訪被村里斷路,到1999年稅費改革后主動平整道路并帶頭上繳農業稅,再到2006年全面免除農業稅后村里修好柏油路、徐少勤開辦農資站三個階段的故事。隨后播出的兩集《高大媽的水缸》和《農民攝影家的新老照片》,操作手法和風格類似。
  
  這種試圖講故事的主旋律宣傳方式,盡管遭到新聞專業主義者“偽新聞”的抨擊,但一經推出即獲得宣傳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意識形態宣講技術的微調,后來還出現在時政新聞領域。長期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委級領導人的新聞,一般用解說替代同期,因而除非像胡連會這樣的直播,觀眾很少聽到聯播新聞里出現領導人的同期聲。但1月15日的《新聞聯播》,播出了一則胡錦濤在安徽視察時的新聞,在這則時長12分12秒的消息里,很少見地出現了總共3分零23秒的同期。
  
  總書記視察淮河災區王家壩村民鄭繼超家,是這則新聞的重頭戲,開篇即用了1分零48秒的同期,“總書記對主人深情地說”,以了解災后重建情況;之后又用了46秒同期,“胡錦濤鄭重地告訴鄉親們”,中央政府對看病難和農村醫保問題的新政策。臨出門了,又是20秒同期,“胡錦濤又一次叮囑村干部”,一定要把黨和政府的溫暖落實好。
  
  這段新聞里的兩個細節——胡錦濤查看村民的災后補償存折,走到院子里用手捧自來水喝,真切感人,讓無數網民由衷贊嘆。
  
  但洋溢著意識形態熱情的傳統操作路徑,始終是《新聞聯播》的主體色彩。諸如“火線入黨”等極具形式感的激勵方式,在軍警以外的行業已經十分罕見,對《新聞聯播》來說,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2007年淮河抗洪搶險報道中,一個前方報道組不僅成立了由六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指揮報道,兩名記者也適時在淮河邊上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央視,對這類報道技術的研究已經進入到了“體貼入微”的境界。2007年7月,《新聞聯播》報道國務院一位副總理受胡錦濤和溫家寶的委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到淮河流域災區慰問。盡管報道這條新聞的記者已經獲得該領導的多次表揚,但事后的業務討論中,編輯們仍然認為這種表述方式還有推敲的余地。理由是:“淮河流域發生災情多日,受災嚴重而且死亡多人,中央領導現在才下去,而且說是受委托才下去的,這樣說法屬于被動式”,如果能倒過來說,“某某某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到災區慰問受災群眾,轉達胡溫的關心和問候”,會更加親切一些,這樣屬于主動式。
  
  但無論是什么樣的改革,類似楊偉光時代將挑戰者號爆炸的新聞放在聯播頭條的創舉,即便在9·11事件和南亞大海嘯這樣的極端時刻,也再沒有重演過。
  
  而楊偉光開創的經濟創舉,同樣也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一方面,盡管每年的標王和招標金額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產業轉移和景氣指數的晴雨表,但1990年代那種“每天開進央視一輛桑塔納,就可以從央視開出一輛奧迪”的時代顯然風光不再;另一方面,央視借助絕對壟斷地位攫取的巨額利潤,也不斷遭到道德和公平的質疑。兩者疊加在《新聞聯播》身上,使得這個每天教導人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超級意識形態符號,越來越面目可疑。
  
  轉圓石于千仞之山
  
  從來沒有哪個媒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新聞發生場,除了CCTV;也從來沒有哪個CCTV的欄目聚集著如此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除了《新聞聯播》。在某種程度上,CCTV和《新聞聯播》不僅僅是一個專有名詞,也是一個形容詞。“做人不能太CCTV啊”,“這也太《新聞聯播》了吧?”這幾已成為約定俗成的調侃。
  
  有人說,如果說央視現在充當的角色,類似十年前的中國足協;那么《新聞聯播》就相當于中國男足甲A聯賽。一面是“很好很強大”,另一面是“很黃很暴力”。在自己的博客里,三聯生活周刊主筆王小峰這樣描述自己看《新聞聯播》的三重境界:從根本不看,到反著看,最后當作娛樂新聞看。
  
  喻三龍的一位央視新聞中心同事則在博客上感嘆,地方政府對待央視記者的態度,甚至可以作為檢驗當地經濟和社會發育程度的重要標準。一般來說,越是經濟相對發達社會發育相對成熟的地區,越是不央視。在可以很方便地看到港澳電視節目的廣東,《新聞聯播》的市場不大,收視率不高,已經是公認的事實。無可否認,作為威權時代的意識形態重鎮,央視對這個逐漸呈多元色彩的社會的影響力,明顯遞減。
  
  壟斷是把雙刃劍,在這個意義上,擁有毋庸置疑壟斷地位的央視,特別是《新聞聯播》能接觸到核心信息源的優勢,相反也是接受嚴密監管的劣勢。如同樣是在2007年的淮河洪災報道中,央視可以派記者進駐國家防總,也可以第一時間拿到最關鍵的數據,但又不得不遵循宣傳主管部門“多報道當地黨委、政府組織抗洪搶險的具體措施,多報道當地老百姓舍小家顧大家的感人事跡,多報道有關部門組織救災款物幫助重建家園的情況”的要求。這也是喻三龍認為為何每逢大事發生,鳳凰衛視總能跑在央視前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方和央視的協作關系,也不再像20年前那般親密無間。在娛樂新聞領域,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地方臺對央視的威脅和趕超,已成為既成事實。即便是在具備天然“合法性”的輿論監督領域中,地方利益的封堵對抗也越來越明顯。最明顯的例子是,2007年7月的河南陜縣淹井事件,因為剛開始對是否能安全救出礦工的皆大歡喜結果尚無把握,地方派出大量警力層層阻攔央視記者進入現場。
  
  更令央視人悲哀的是,三十年來,《新聞聯播》式的刻板形象積累到后來,當它開始試圖往正常化的新聞道路稍稍回歸時,卻不得不加倍小心,以應對種種猝不及防的解讀。
  
  上個月底,當《新聞聯播》播出賀歲片《集結號》上映的市場和觀眾反應時,一條品質其實不錯的新聞,反而獲得了動輒得咎的詮釋。認為這部電影好的人,覺得《集結號》居然上了《新聞聯播》,簡直是一種恥辱;認為這部電影爛的人,則覺得《新聞聯播》居然表揚《集結號》,簡直是別有用心。
  
  從這點出發,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新聞聯播》“換臉”是如此小心翼翼。2007年年底換上來的四個新主持人,還得在一年前的2006年6月5日,預先做一次脫敏測試,即便如此,同樣也招來了對中國政局的諸多猜測。
  
  這種通過中央喉舌自上而下進行社會治理的執政模式,究竟空間還有多大?可持續性還有多久?包括央視內部人在內,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思考。
  
  一部分人自我閹割,通過內部學習強化自己和體制間的價值觀認同,“真正理解了正面報道不僅僅是政治導向的要求,也是對中國現階段社會的真實反映,還是絕大多數觀眾的要求。”另外一部分人則陷入幾近人格分裂的掙扎。喻三龍感慨,央視最好的節目必須符合三個標準:“領導審片時找不到斃片的理由,在家里愛看,在公開場合也不方便表揚。”央視新聞頻道一個在臺內外都享有良好聲譽的年輕女主持人,甚至把自己的MSN后綴設置成“轉圓石于千仞之山”。
  
  在央視業務樓一層的臺史陳列室里,被傳媒學者展江稱為“標準的黨的新聞工作者”的《新聞聯播》現任主持人邢質斌和羅京的照片,和另外兩位在19年前離開《新聞聯播》的主持人薛飛、杜憲的照片并列在一排。這種似乎時空錯亂的格局,仿佛是對上述復雜心態的一種不期而然的注釋。
  
  聯播背后的新聞頻道“二次革命”
  
  作為最核心的壟斷部分,《新聞聯播》是中央電視臺安身立命的根基,某種程度上,央視其他新聞欄目都只是對《新聞聯播》的補充,包括開播已近5年的新聞頻道。
  
  開辦專門的新聞頻道,一向被視為現任臺長趙化勇接替楊偉光上臺后最為重要的一項改革。但自2003年5月1日開播已來,無論是圈內評價還是圈外影響上,新聞頻道都乏善可陳,和開播時的預期相距甚遠。央視索福瑞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央視16個頻道中,新聞頻道收視率長期徘徊在第九和第十名之后。
  
  一個笑話是,根據央視新聞中心的統計資料,新聞頻道是所有國家新聞頻道中欄目數量最多的一個。大大小小29個欄目中,光新聞評論部就占據了16個欄目,陷入專題和消息分離,欄目和欄目隔絕,部門和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態。
  
  傳媒學教授展江曾對新聞頻道的開播寄予期望,認為新聞頻道的成立與國家新聞政策的開放和新聞改革的深入密不可分,但5年的觀察使他發覺,意識形態負擔太重的新聞頻道,過于回避最具生命力的重大突發事件的直播,而常常代以類似媒介事件的設置性直播,比如大江截流、水下考古等。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央視新聞頻道陷入了一種“靠天吃飯”的怪圈,一方面是在香港回歸十周年、嫦娥發射、十七大等大事頻頻的時候,新聞頻道收視率明顯占優;另一方面,一旦沒大事,收視率立即低迷。新聞頻道打出“有大事看新聞頻道”的口號,馬上碰到了“沒大事新聞頻道怎么辦”的問題。
  
  即便是遇到大事,也會時常遭遇到包括CCTV4和鳳凰衛視在內的競爭對手的強有力狙擊,當此之時,新聞頻道往往會陷入對報道技術和傳播效果的強烈不自信中。
  
  最苛刻的評價來自網路。有網友甚至認為,新聞頻道其實就是一個“巨型《新聞聯播》”。
  
  現任新聞中心主任梁曉濤2005年從經濟廣告信息中心主任(經濟頻道總監)位上調任過來。上任伊始,梁就開始著手實施對新聞頻道的手術。第一次改革在2006年6月1日展開,這次被坊間戲稱為“換了一件黃馬甲”的新聞頻道全面改版,并未取得太多實質性的改觀。
  
  2007年5月,梁曉濤又從各部抽調精干力量組成中心策劃組,名義上屬頻道編輯部,實際上直屬中心主任調遣,成為為新聞頻道改革做調研準備的“軍機處”。消息稱,此番二次改革的計劃是延展《新聞聯播》的資源,使聯播和新聞頻道的其他新聞形式形成良性互動,反過來穩步促進聯播的推陳出新,最后達到梁所預設的目標:“在堅守喉舌角色和公信力的前提下,打造一個與這個國家和央視相匹配的新聞頻道”。
  
  在央視索福瑞副總鄭維東看來,一個欄目正常的周期率,大約5到10年就需更新換代。已經播出30年的《新聞聯播》,這次被列入新聞頻道“二次革命”的范圍,也很符合邏輯。據稱,剛剛宣布的方案是,以《新聞聯播》為主體,成立一個專門的聯播編輯部,作為改革重頭戲,以起到放大和消化《新聞聯播》所占據的央視獨一無二的政策資源、部委資源和品牌資源的作用。
  
  在這次改革中,央視人員最多聲名最盛力量也最強的新聞評論部,也被一分為二,再整合進其他部的資源,變成為社會專題部和新聞專題部(另設國際新聞部和采編部),一些名牌欄目如《時空連線》、《社會記錄》等,也將被整合進其他欄目中。沒有人知道,春節以后的《新聞聯播》乃至新聞頻道,在“喉舌與責任”之間,究竟會以一種什么樣的面貌出現在觀眾面前。
  
  國家稅務總局南側一條不起眼的小胡同里,北京市羊坊店路115號的原新聞評論部南院工作區,現在已經略顯冷清,值班的保安感嘆,這似乎是自半年前大規模清理黑工以來,院里指揮停車最輕松的一段時光。
  
  6年前以北漂一族身份投奔新聞評論部的吳征,兩年前已經離開央視加盟鳳凰衛視,從總編室主任一路做到鳳凰新媒體總編輯。在他看來,如果媒體離管制太近,離市場太遠,無論如何改革,總是難有起色。喻三龍也準備在春節后辭職,專心開一家自己的小公司。這個冬天,在央視東門附近的一家肯德基里,這個在CCTV干了10余年的老電視記者笑稱,自己實在干不動了,老了。
  
  一直在密切觀察CCTV的傳媒學者展江,認為無論是《新聞聯播》還是整個新聞頻道,倘若宏觀環境沒有顯著改善,任何單獨改革取得成效的可能性都不大。他認為,引入競爭是當下唯一有可能的出路,“與其搞二次革命,不如在新華社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建立第二中央臺。”
--------------------------全文完----------------------------
0% (0)
0% (0)
整站字母快速檢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1 2 3 4 5 6 7 8 9 0

綜合報道 經濟形勢 勞動就業 政策法規 熱點推薦 創業新聞 創業指導 創業課堂 創業故事 大學生創業 | 裝修日記 | 學駕駛經歷 | 免費信息發布 | 網站地圖

地址:合肥市臨泉路香格里拉花園 郵箱:pc354@163.com QQ:55769640 | 皖ICP備06007228號 
版權所有:科杰服務(www.www.yeewaa.com) 建議使用IE7.0或以上版本,最少1280分辨率瀏覽本站,可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飛到頂部
精品久久亚洲_69pao在线成人免费视频_黄色三级网络_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欧美黄色| 国产在线播放一区三区四|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成人精品视频.| www.亚洲国产| 色婷婷精品久久二区二区蜜臂av | 成年人国产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动漫| 成人免费毛片a| caoporn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 色88888久久久久久影院野外| 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一本到高清视频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欧美zozozo|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在线看|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喷水图片|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综合 | 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免费人成在线不卡| 国产很黄免费观看久久| 在线观看日产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在线播放| 五月激情六月综合| 成a人片亚洲日本久久| 在线播放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91农村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一卡二卡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中文字| 国产在线精品视频| 在线不卡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88888| 欧美日韩国产片| 日韩理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欧美日韩美少妇|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豹纹内裤在线| 粉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不卡毛片| caoporen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很污很色的 | 欧美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电影在线|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 亚洲免费观看高清完整版在线| 国产99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9 | 欧美成人性战久久| 美腿丝袜亚洲一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国产大片| 亚洲精品国久久99热| 97精品电影院| 亚洲自拍另类综合| 欧洲国内综合视频|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欧美性受xxxx| 无吗不卡中文字幕|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91视频大全| 日韩精品中午字幕| 久久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卡一卡二| 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啦啦啦在线观看| 国产婷婷一区二区| www.欧美日韩| 亚洲综合成人在线视频| 777亚洲妇女| 九一久久久久久|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成人黄色777网|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精品视频1区2区3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91毛片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大片日本大片免费观看| 成人18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樱桃| 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久久牛|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桃app|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院品网 |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韩国精品v| 看电影不卡的网站|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欧美优质美女网站|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成人网在线播放| 亚洲a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综合av| 精品视频在线看| 国产成a人亚洲| 婷婷开心久久网| 欧美国产欧美亚州国产日韩mv天天看完整| 91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超碰|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色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不卡|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丝袜| 精品国产乱码91久久久久久网站| 91麻豆福利精品推荐| 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 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理论片| 中文字幕第一页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小视频| 在线观看av一区|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aⅴ视频| 精品视频1区2区| 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夜色精品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精品免费| 26uuu国产电影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主播直播| 亚洲婷婷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 制服丝袜亚洲色图| 日本黄色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影院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91视频| 欧美亚洲精品一区| 欧美亚洲综合色| 99久精品国产| 欧美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91视频国产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成人三级在线视频| 91福利视频网站|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 亚洲综合色在线| 亚洲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影视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色一区| 日韩黄色免费电影| 男人的j进女人的j一区| 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99蜜桃精品| 国产丶欧美丶日本不卡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网站| 成人美女在线观看| 色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av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共| 国产精品婷婷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屁股眼交| 日韩精品视频网| 国产高清亚洲一区|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的 |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欧洲一区在线电影| 日韩三级视频在线看| 欧美激情在线看| 亚洲成人av在线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av不卡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