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重襲之下,市民不敢開窗,室內(nèi)空氣不流通又成了新煩惱,復旦大學有一位已68歲的教授,利用物理學的知識,巧妙地打造出了一個“會呼吸的房子”,他的房子終年門窗緊閉,14年都不開窗戶,室內(nèi)依然空氣常新。而且這樣的改造花費極少,成本只有7000元。
7000元改造通風系統(tǒng)
走進復旦大學光科學與工程系陳良堯教授位于上;疖囌靖浇募抑,干凈整潔的三室兩廳沒有一絲異味,雖然緊鄰高架和火車站,仍然能夠鬧中取靜。
陳良堯教授曾經(jīng)在美國留學和生活過,美國的房屋注重通風功能,而在國內(nèi)這方面卻是缺失的;氐絿鴥(nèi)并于1999年購買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新房子后,陳良堯教授決定對這套房子的通風系統(tǒng)進行改造。
陳良堯教授的家是一個12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兩廳,他加裝了一層塑鋼窗,這樣就形成了雙窗戶,兩層窗戶之間保暖防塵的空氣隙超過10厘米,這個厚度使得熱阻和聲阻正比于空氣層厚度,雙窗戶比雙層玻璃隔音效果更好。陳良堯教授還購買了一臺超靜音抽風機,以及100-150毫米直徑的普通硬塑管作為通風管道,并購買了可拆洗濾網(wǎng)。
在裝修時,陳良堯教授把自動換氣系統(tǒng)的設(shè)計圖紙交給了施工隊,施工人員就按照他的要求進行了管線的排布,陳教授還進行了出風口的裝飾美化,看不出加裝了設(shè)備。
陳良堯教授自己設(shè)計和安裝的這套自動換氣系統(tǒng),可定時每小時把室內(nèi)的陳腐空氣抽走。在將廢氣抽走的同時,因密封和室內(nèi)負壓的緣故,經(jīng)過過濾的新鮮空氣會順著隱蔽的管道安靜地流向每一個房間。
陳良堯教授表示,鋼筋水泥已成為現(xiàn)代住宅的主體,窗戶也改用長壽命和密閉性極佳的塑鋼或鋁合金結(jié)構(gòu),擋住了灰塵,也將新鮮空氣封在了戶外。人每天呼10-20立方米廢氣,連同從廚房間、衛(wèi)生間、家具、衣物柜和人身上揮發(fā)出來的各種有害氣體都被悶在這密不透風的空間,又被吸進體內(nèi)。別無他法,只好再開窗戶,灰塵也隨新鮮空氣一起被交換進了屋內(nèi)。但在冬夏依然不能多開窗,尤其是現(xiàn)在的霧霾天氣,在封閉的環(huán)境里,常因缺氧而引起頭暈目眩和臉色潮紅等癥狀,人容易昏沉嗜睡。
陳良堯教授的這套設(shè)備成本很低,不足7000元,相比于數(shù)百萬元的房價,只是九牛一毛。
--------------------------全文完----------------------------